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保”出内生动力“稳”住细水长流———永新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记事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潘虹莉
热度105票  浏览2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6年5月08日 19:38

□本报记者潘虹莉

摆脱贫困,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

永新县自脱贫攻坚号角吹响之日起,便举全县之力,凝干部之智,保群众之安,筑牢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数道防线,让贫困群众从往日的“住不好、学不了、医不起”,到如今从“贫困”中解放双手,激活“智”“力”,在自力更生中握住“稳稳的幸福”。

一万余户困难群众有新房

春分过后,白昼渐长。

在永新县莲洲乡光明村的爱心公寓里,陈新明和他的爱人正共进午餐。见记者来,他挪着小板凳到门口热情地招呼着:“快请坐,快请坐。”

通过红色的帮扶联系卡,得知他家是红卡户,夫妻俩都因肢体一级残疾而无法外出务工。唯一的生活来源就靠陈新明艰难地做些小板凳出售。

该乡副乡长李文贵告诉记者,夫妻俩之前都住在年久失修的土坯房里,去年10月份,村里的爱心公寓落成,两层楼的公寓可容纳6户贫困户,每户45㎡。虽说面积不大,可是各种功能区一应俱全。每户贫困户有4万元危房改造资金,村里集中建了这个公寓,乡里另配套了相应的家具,让他们能够拎包入住。

夫妻俩一直乐呵呵地笑着,陈新明说:“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在永新,类似陈新明家这样的确无能力建房并有代建意愿的特别困难群体共有541户。该县住建局根据本县的住房特色,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爱心公寓”建设施工标准图,让他们分别在文竹镇团结村、莲洲乡光明村、象形乡琥溪村等地有了“安心房”。

如果说“爱心公寓”让永新的特困户有了安居之所,那么危旧土坯房改造则让有条件建新房者住上“小洋楼”。

根据“D级危房拆除新建,C级危房维修加固”的原则,针对各类不同类别困难群众,进行针对性的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散供养五保户新建(重建),每户补助2.2万元;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新建(重建),每户补助2万元;维修加固对象,每户补助0.6万元。一般困难户新建(重建),每户补助1.3万元;一般困难户维修加固,每户补助0.35万元。

截至目前,全县实施易地扶贫移民搬迁20户、91人,农村安居工程1万余户改造任务均已竣工。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危旧土坯房里奔小康的愿景,在永新,已然实现。

四万余人不再被病魔拖垮

在广袤的农村地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如今,在党的好政策下,大家不再被病魔吓倒、吞噬、拖垮。

3月20日上午,在永新县人民医院的扶贫病房内,里田镇汤溪村58岁的贫困户肖四妹正在接受诊疗。因为患有慢阻肺、肺心病,常年需要打针、吃药,每隔一阵还要到医院住上一阵。

在主治医生吴梦华的办公电脑上,记者看到仅去年1月至今,她便先后入院9次,每次少则呆上一星期,多则呆上半个月,治疗费用高达8万多元。

“是,一年多治疗费用就要8万多,可是有各项帮扶政策,我们自己一分钱没花。如果不是政策好,我老婆可能早没了。”肖四妹的丈夫夏定官对于该县的健康扶贫工作很满意。

永新县在该县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和县医保局窗口全部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贫困患者入院只需提供“身份证、户口本、低保证‘三合一证’”复印件,即可享受“先诊疗后付费”,“零押金”住院,出院“一站式”即时结算,只支付自付医疗费用。

除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该县财政还专门出资500万元设立专项医疗基金,建立第五道保障线,确保贫困患者住院治疗费用经“四道保障线”后,补偿率仍没有达到90%的,由专项基金补足至90%,确保其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内。

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住院费用报销补偿比例平均达92%以上,患者个人自付率低于8%,部分患者出院达到100%补偿比例。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

温暖的阳光肆意地洒满永新县第二中学的校园,与朗朗读书声一同构成一幅暖春图。

在有岁月感的校园里,记者见到了该校高三学生郭惠妮,她是怀忠镇莲坊村的蓝卡户,初中时父母因病去世,成了孤儿的她,从高一开始,学校每学期帮她免去学费、杂费,政府助学金每学期给予她1000元补贴。

校长文鸿华说:“针对贫困学生,学校由教职工自发捐款成立了贫困基金,每年通过对贫困家庭走访,确定5-7个特困学生,从基金库中每年每人给予150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同时每年过年还会送上价值500元的慰问品。”

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是永新县党委、政府对于困难群众的庄严承诺。

——他们建立健全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体系,严格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全省第一家将贫困户子女大学生助学贷款由每学年每人8000元提高到2万元;

——他们实行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进一步减轻贫困户经济负担;

——他们强化“控辍保学”工作,对每一名在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档案,做到“一生一档”,实行学校校长负责制,让每个贫困群众子女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长大后,我也要尽自己的努力去回报社会!”对于党的好政策,郭惠妮满是感激。

数道防线将双手释放

在中乡53岁的史小六,是永新县的“牛人”,关于他从一个贫困户、低保户到主动摘下“低保帽子”成为永新县六月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管理者的故事,为该县脱贫攻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见小六,单看他瘦小的个头和因严重腰椎间盘突出而佝偻的背,你完全不会把他和“生产主管”这个名词相连。可是,只要看到他那极有魄力又头头是道的指挥,会让你不由地想给他点赞。

小六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多重保障让我们可以放开干,那就得好好干、加油干,千万不可辜负了党和政府的好意。”

靠着贴息贷款的政策,小六在县城开起了榨油坊,让他家一年就脱了贫;去年开始在乡扶贫产业基地“反租倒包”的模式下有了自己的西瓜大棚,一举成为西瓜种植的“土专家”;因着勤奋、肯学、肯思考,被六月果智慧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福友看上,一举给他开出每月4千元的工资,聘请他协助管理基地。

富了的小六也不忘乡亲,去年年底,他个人出资买了50斤茶油送给乡里的孤寡老人。

像小六一样,在政府的帮扶下自力更生的还有莲洲乡光明村的黑皮鸡枞菌技术工人胡晓凤、莲洲乡双湖村的种植大户胡文章……在党的好政策下,他们用双手奋斗出幸福生活。

这正是,数道防线“保”出内生动力,自力更生“稳”住细水长流。

顶:7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8 (31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75 (28次打分)
【已经有33人表态】
5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6票
难过 难过
4票
搞笑 搞笑
3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红土地上迈出的富民步伐———永新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攻坚走笔
  • 下一篇:丹青墨韵绘新村 ———访永新县高市乡洲塘书画村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