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摸掉了孩子的毛
最近,一对金融高管夫妇找我咨询孩子学业问题。
孩子就读于当地最好的高中,但是成绩据说已经在学校倒数十来名之内,按照常规发展,可能本科都考不上,这与家庭期望值想去甚远。夫妻两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对于诸多教育理论、新型教育方法都是耳熟能详,母亲更是自始至终,频繁地将孩子送进各种补习机构,花费无数心血,无数金钱。
然而结果,何止是事与愿违、不如人意,简直已经达到家庭内部矛盾重重,焦虑情绪无处不在。
很显然,这又是一个同质化教育模式的牺牲品之一,我开始劝导这对夫妻对孩子进行“个人定制型生涯规划方案”尝试,通过和孩子父母的耐心交流,拿出其孩子生涯规划方案的初步设计,正式启动新一轮家庭教育计划,开始个人定制型生涯规划。
历时一周不到,家长反应受益匪浅,然而,我本人却紧张起来。因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我担心这对夫妻迷信我的个人能力,从而导致规划失败。所有的家庭教育,都没有专家,任何一对优秀的家长,假如能够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一定是这对父母付出了别人看不见的努力,经历了别人看不见的等待。同样,每一个熊孩子背后,也都有一对混蛋的父母。而这种付出和努力,和他们的官职、金钱、地位、学历等没有必然关系。事实上就是,过分的依赖和相信任何一个所谓的“专家”,结果都会令人遗憾,再好的生涯规划方案也不是孩子成长的灵丹妙药。
思想者当然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这是就学习的效率而言。思想者当然不是什么狗屁名师,更谈不上有能力改变他人,所以,我写这篇文章,就是打个比喻,让家长进一步反思,以促使家长进一步放好心态,做好分内之事,坚持下去,避免三分钟热度。我们都知道任何人都“经不住似水流年,逃不过此间年少”,但是有几人又能真正懂得“若内心时光清浅,便处处晴天安然”,所以,我只是希望这对夫妇阅读此文后,可以静待花开,静待果熟。也希望此文能够让更多的困惑于家庭教育的每位家长反思一下。一个人,即便是读再多的书、走再多的路、阅再多的名人、请教再多的名师,假如他自己缺乏反思的动力,缺乏自省的能力,那么这所有的一切,仅仅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注定不会有好结果。反之,如果我们都能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读书、走路、阅人、访师都能够使自己精进,能够收获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
思想者认为,人与百果树木无异,虽则品种不同,都有其自己的特色,未必强求一致。思想者不是宿命论者,但是相信任何一个孩子,自从他爹一刹那的快感结束之后,也便已注定仅仅是一颗种子着陆于自然之温床。试问所有父母,你可以断定你这颗种子就必须长成你心中预设的那颗果树吗?
但是,很多父母会不自觉地预设结果,而结果达不到预期,就会导致焦虑丛生,就会导致情绪失控,甚至夫妻之间互相埋怨、互相指责,更有因为儿女教育观点严重分歧无法调和导致婚姻破裂者也不鲜见。思想者认为,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心目中“好孩子”的样子,是所有的努力而失败的家庭教育的元凶。
母亲怀胎十月分娩,便如种子萌芽破土而出。我们都知道,任何一颗幼苗的健康成长,都离不开空气、阳光、水分、各种微量营养元素等。果树最最需要的阳光和空气恰恰是最重要而且是园丁难以掌控的,阳光和空气就比如孩子成长的大环境,包括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在不同的阶段,这些环境对孩子的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很多父母往往会惊讶孩子在哪里了解的那么多奇谈怪论或者狗屁逻辑。事实上,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父母的问题,当一对父母感觉孩子已经陌生、甚至难以把控时,仅仅只说明这对父母已经忽视甚至忘记了提升自己。就比如果树吸收空气阳光以及养料绝对不会完全按照园丁的意愿来完成,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需要的堵与疏都是不同的。无知的、刻意的野蛮干涉,日积月累,往往适得其反。
儿女如果树,父母如园丁。园丁需要做的就是合理施肥、适当疏枝、预防外害,耐心等待花开果熟。
高中阶段,孩子世界观逐步成熟,人生观期待完善,仿佛果树已经花落结果,实则仍然娇贵异常脆弱不堪。倘若父母仍然采取幼苗期办法,必须要抱在怀里反复爱抚,唯恐果子长不大,长不好,今天想吹口气怕落了灰尘,明天要弹弹灰怕污了果实,结果可能与愿望恰恰相反,至少,你会摸掉果子的毛,长此以往,又不自知,长出来的怎么不会是歪梨裂枣?更有甚者,你粗燥的大手以及自以为是的关爱,会将果子触碰掉落,即便是已经被你不小心触碰而掉,你还委屈异常,一副“我是好心办坏事”的态度,不知道警醒,岂不还会周而复始,恶性循环。如此反复,试想,未来怎么可能有硕果累累?
在成长的时空中,父母与孩子的世界,完全可以不同,就像是鱼和飞鸟,一个可以遨游海底,一个可以誓与天齐!但是,无论如何,大家都不妨快乐的享受自己的人生。我希望所有已经家教烦恼的家庭,能够重新审视现实,不断提升自己,把每一个教育的烦恼,化作智慧的种子,把每一个矛盾化成问题的解药,当做进步的阶梯,与思想者一起兼职生涯规划师,经营快乐幸福的自由生活。
思想者认为,家庭教育幸福的意义在于,近能够时刻陪伴于身边尽情呵护,远能够心有所依微笑守望。父母的格局和学识,不仅让自己的孩子受惠,也有可能惠及其他人,也即,假如我面如春花,任他感动的是谁?假如周围人都能够面如春花,孩子的世界里岂不是万紫千红,即便是偶然身处焦虑的山穷水复之中,也必定会有峰回路转的惊喜,从而实现柳暗花明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