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井冈山市茅坪乡特色产业发展脉络(图)
打好产业牌 拓宽致富路
近年来,井冈山市茅坪乡完成了临街90余栋房屋庐陵风格整修,铺设游步道2600余米,安装路灯60盏,茅坪景区品位得到极大提升,人居环境变得更美了。图为茅坪乡规范化建设一条街鸟瞰图。 记者吴广城 摄
□刘卫东、本报记者吴广城
日前,记者漫步井冈山市茅坪乡街头,仿若置身皇家园林。只见一座座气势恢宏的茅坪牌楼拔地而起,一栋栋庐陵风格楼房错落有致,一排排香樟绿树成荫,一条条别具风情的鹅卵石路蜿蜒向前……茅坪——这个勇夺国家级生态乡、全省环境优美乡镇、全省生态新农村桂冠的红色老区乡,如今已致力发展特色产业,迈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劲步伐。
红色旅游,留住游客赚足口碑
让茅坪的红色文化感染游 客,让先进的发展理念激励茅坪。近年来,茅坪乡遵照这个理念,全力打造“幸福、生态、旅游、宜居、创业”茅坪和创建4A级生态茅坪这条主线,强势打造红色旅游品牌。
经过省设计院规划,完成了临街90余栋房屋徽派风格整修,铺设游步道2600余米,安装路灯60盏。依托现有溪谷水流,新建了大型停车场、旅游店面和旅游公厕,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山地人家”、“云涧山庄”、“桃源溪谷”三个功能不同的旅游休闲观光区。
同时,该乡不断完善基础设 施,整治村庄环境,将景区周边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全部拆除,让一切景观尽收眼底。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改造八角楼景区,还原当年的峥嵘岁月,将红军村、红军烈士墓、贺子珍生平展、慎德书屋等红色景点与景区道路、花草树木有机结合起来,游步道全部铺就鹅卵石,使红色与绿色相映生辉。
据统计,以前来八角楼参观的游客每年仅有两三万人次,今年“八角楼的灯光”吸引了全国各地近50万游客前来观光。现在的茅坪,已令游客赞不绝口流连忘返,茅坪声名远播。
绿色家园,乡村旧貌换新颜
茅坪更有吸引力了,吸引力在“绿”中见“红”,“红”中见“绿”。这是来过茅坪的游客发自内心的称赞。
在茅坪景区的门户——金勾湾一带,经过国内知名专家规划设计,种植了1500余棵美国红枫、18万余株杜鹃和4000余棵银杏、含笑、翠竹,铺就的5000余平方米草坪及绿化带装点在公路和河道两旁,尤其是采用35000余棵红檵木种植的“火炬”、“五角星”等大型图案的山坡绿化区,放眼望去,这里俨然一个绿的世界、花的海洋。
该乡引进客商投资2000万元建设的八角楼农业科技观光园,是一个集生产、示范、推广、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科技交流为一体的农业示范园。30亩的杜鹃园内,种植了灌木、乔木杜鹃,红檵木,罗汉松等各种花草树木30余万株,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红粉白绿相映衬,园内每季皆有景,四季景不同。
同时,该乡结合“红”“绿”资源,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节入手,在保护青山绿水的同时,塑造生态品牌,将新农村和红色旅游相结合,成立农家乐协会,打造以农家餐饮为主,农事体验为辅的“农家乐”产业。目前,该乡新增和发展农家乐57家,客房数量180间,床位达到320张,并配备了空调、电视机、热水器等设备,已成功接待了多批红色培训客人,仅此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1200余元。
特色产业,引领农民增收致富
发展特色产业必须谋长远。近年来,该乡坚定不移地走“做优农业、做大旅游”的富民强乡之路,倾力培植支柱产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该乡依托浙江建国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井冈山市鑫宇铁皮石斛开发有限公司两大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娃娃鱼养殖和铁皮石斛种植等特色农业种养业。
特色产业的快步发展,进一步拓宽了茅坪农民的增收渠道。2012年,浙江建国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茅坪租地30多亩,投入娃娃鱼种鱼388对,并将繁育出的种苗免费发放给46户农户养殖,成年鱼公司全部按市场价回收,仅此一项,就为农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该乡投资1500万元,在大坪村200余亩的荒山种植铁皮石斛,带动周边50户走上致富路。同时,该乡高标准建设的黄桃、猕猴桃采摘休闲基地,500亩油茶和50亩金葡萄种植基地,黑山羊和竹鼠养殖基地等均已初具规模。
昔日革命安家地,今朝生态优美乡。该乡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他们将进一步延伸特色产业链,真正把茅坪打造成游客们心中的乡村驿站、全国最优美乡村和全国新农村建设与景区建设相结合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