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你被骚扰了吗?
个人信息泄露无处不在
我们到底被谁卖了
先是收到一条“快速贷款”的信息,接着收到一条卖车的信息,然后又收到卖房的信息,一分钟内收到这么3条信息的小彭,戏称自己是“最幸福的上帝”。当“上帝”就意味着要接很多推销电话、收很多广告短信,这也意味着,你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
A、车牌还未挂诈骗电话就来了
近日,刚办好汽车牌照的袁先生接到一个“神秘”电话,“袁先生,你买的那辆车有3%的财政补贴款。”袁先生很好奇,电话里那个自称是市财政局工作人员的人,不仅说对了他的名字,连他买的车型,和还未来得及挂的牌照号码都说了出来。随后,“工作人员”将财政局“热线”(9501328102900)和验证码(86047)告诉了袁先生,称只要袁先生拨打了该热线,然后提供验证码,就能拿到那3%的财政补贴款。
看着这么一长串数字的热线号码,袁先生迟疑了一下,还是拨通了。接着,他听见电话那头的人竟然操着广东口音,让袁先生提供银行卡号及密码。“我常年订阅《吉安晚报》,这类骗局在报纸上都看过,所以我立刻就挂了。”袁先生庆幸地说。
袁先生告诉记者,他是12月5日下午到市车管所领取汽车牌照的。但是,当天晚上他并没有将牌照挂好。“我原本打算第二天起来再挂,没想到,那个诈骗电话在12月6日早上8时许就打过来了,我还没来得及挂牌照,他都能说对我的相关信息,这太可怕了,也太令我气愤了。”袁先生心中有个疑问,到底是谁出卖了他的个人信息?
B、考试前两天“内部真题”就来了
12月9日才考完2012江西省招警笔试的小陈告诉记者,考试前两天,她大概收到了10余条信息。这些信息的内容大致为可提供“内部真题”。小陈表示,如果这些“真题”是假的,但万一有人相信了,很有可能就会被骗去一大笔钱;而如果这些“真题”是真的,那么对于像她一样刻苦看书做题的人来说,真是太不公平了。
“这些针对性很强的信息 很有可能是因为我的个人信息泄露了,不然,怎么那么多个号码都发给了我?”小陈很疑惑,“虽然参加这次考试的人很多,但是,这么多信息都发到我手机上,这应该不是巧合吧?”
C、新房未装修 家装“一条龙”就来了
有相同烦恼的还有买了新房的李先生。新房已经买了近一年,但是还未交房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这一年来,他几乎每天都能够收到家装建材方面的广告推销短信。“我没买房之前,最多收到那种看起来就是群发的广告短信。买房后,什么地板地砖、墙纸、灯具的广告推销短信就‘涌’进了我的手机。”李先生说。
李先生认为是售楼处泄露了他的个人信息,“我觉得这些短信完全是针对我的,因为买房时填写的是我的个人信息,但我写的是我老婆的名字,电话号码写的是我自己的,所以我们一家人就只有我每天收到这些广告短信。有时候接 到推销电话,他们都喊我‘赵女士’”。
最初,不堪广告短信骚扰的李先生还到售楼处,质问过销售经理到底有没有将他的个人信息泄露出去。得到的回答总是“我们已经将您的个人信息妥善保管,不会出现泄露的情况。”无奈之下,李先生只能继续和这些广告短信“抗争”。
D、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近日,记者联系了相关单位,对方均表示已妥善保管好客户的个人信息,且表示不会有倒卖客户个人信息的事情发生。当记者联系短信里提供服务的广告商时,均称“不清楚”,随后便挂断电话。
吉安晚报在此提醒广大市民,应慎重填写涉及个人信息的表格;实名车票、机票、有姓名住址的信封、快递单,不要随意丢弃;不要回答套问个人姓名住址的问题;不要回答、核实所谓“字迹不清”的邮件待投递的电话;不要委托非法调查公司、讨债公司办事;不要轻易提供身份证复印件;保管好自己的银行账户和密码、网络用户名和密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