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城贵在“融”
物理学上说,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吸引力越大,辐射力也越强。这条自然界的法则在经济学上也得到了印证,上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风起云涌,欧盟经济圈、亚太经合组织、北美经济圈个个雄霸一方,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首先感受到这种集团化优势,纷纷推出区域融城计划,沪宁杭、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城市群,胶东半岛城市群,一个个城市群先后脱颖而出,引领经济发展的潮流。
这其实说明了一个道理:现代经济体的竞争实质上是城市经济之间的比拼。据测算,城市的经济效益与城市的规模大致成正比。
因此,吉安县县城融入大吉安的城市格局中来,是发展的必然要求。县城与市区相隔仅几分钟的车程,两地居民到对方区域内购房、就业也早已司空见惯。这说明两地的联系正在发生深层次上的变化。因势利导,提升两者之间的关联度,进而融为一体,是做大做强大吉安城市经济体的必由之路。
融城贵在“融”。既是交通、通讯上的大融合,更是生产要素的大融合。相比那些相距上百公里远的城市之间的融合,吉安县县城融入大吉安城市框架中还是有所不同。大中城市之间的融合,交通等硬件建设不易,经济分工、生产要素整合等软件建设更难。而我们的融城则因为地域的贴近,敦厚与井开区之间的产业分工经过了多年的磨合,也几近成型。现在最为关键的倒是硬件设施建设的融合。
这是一项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的工程。因为行政区划这一事实的存在,融合进程中可能会有变数,尤其在全盘规划的制订与具体执行上甚为关键。几大区域之间如何自成一体又相互协调,这是考量胸怀与眼光的事情,更是考验执行力的事情。只要本着尊重城市及经济发展规律的精神,怀着为吉安的子孙后代打基础拉框架的使命意识,就会自觉、自律地“融合”到融城计划中来,才会在大方向上完全一致,细节上精益求精。如此,才可谓“这次第,独一个融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