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月饼”本身没错
临近中秋,有一种月饼在市场上出够了风头,也挺畅销,但不是拿来吃的,而是拿来收藏的。那种用真金白银制造的月饼可谓“天价”,6枚10克的黄金月饼,一套就近三万元。面对这样的月饼,很多人来气了,嚷嚷着要“人肉”那些购买黄金月饼的人,看看到底是什么人,看他们是不是拿着民脂民膏迎来送往。
事实上,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有供给就会创造需求,作为在市场上公开销售的商品,黄金月饼尽管牵动着这么多人敏感的神经,但它仍然是一个正常的市场行为,无可厚非。那些开发这种商品的公司正是看到了市场的需求,才会做出如此举动,既攒够了眼球,又赚到了银子,旁人自然也说不出什么更多的不是。所以,黄金月饼本身没错。
但黄金月饼受到如此多的诟病,其实只是折射出他们的一种不满而已。他们不满日益拉大的贫富差距,不满那种钻制度的漏洞、披文化的外衣而大行歪门邪道之风。如果制度健全,每个人的收入都可以公开在阳光下,不要说三万的黄金月饼,就是三十万的翡翠月饼出现在柜台里,可能也没几个人会去关注到底是谁买了它,买来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