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干七琴坪上村:“后进村”华丽嬗变“后劲村”
坪上村的变迁
□本报记者严爱群
干部管事了,干群齐心了!十年前开建的环村路建好了,村部办公楼告别了危房,5条水泥巷道的拆迁工作完成了,休闲小广场的规划出炉了,洁净工程和道路绿化即将全面开启,村民们正铆足了劲儿瞄准产业项目……近日,记者走进新干县七琴镇坪上村,见证了一个“后进村”到“后劲村”的惊人蜕变,而这些蜕变仅历经了4个月。
思变:班子无力 民心不顺必然后进
老党员刘永文仍然清晰地记得,在今年基层组织建设年分类定级中,全市遴选了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60个后进基 层党组织,坪上村赫然在后进村之列。消息传回村里,要强的坪上村民脸上有些挂不住,连往日里纠纷不断的刘、杨两姓村民都难得地停住了争吵。
坪上村地处山区,有村民1090人,4个自然村,6个村小组,党员42名,耕地面积1555亩,5211亩成年山林,人均年收入约5000元,与邻村相比,坪上村山林资源丰富,村民自身收入尚可。缘何一个资源较好的村却成了全市的后进村呢?坪上村民在反思的同时,急切期盼早日摘掉“后进”的帽子。
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村级党建工作是重点。为集中力量整改这60个后进村,市委市政府要求,从5月份起,一位市领导挂点联系一个后进党组织,同时选派23名在竞争性选拔中入闱考察未任用的县级后备干部,前往乡镇担任党委副书记,集中力量帮扶整改。5月初,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连根率队,带领坪上村转化升级工作组一行前往该村进行摸底调研。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亲眼所见仍让工作组成员颇为吃惊:数十年来,坪上村村部一直借用县皮防所废弃的危房办公。进村土路泥泞不堪,2002年动工的环村公路因无钱修建搁置至今,因大多是年代久远的土坯房或者二层瓦房,与进行了新农村建设的邻村相比,尽显凌乱和破旧。村口的池塘边搭建着五六间猪圈,一进村就闻到阵阵猪粪味。村民的房前屋后垃圾成堆,牛栏猪圈随意搭建。除了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的“激愤”情绪令人堪忧。工作组一进村,村民纷纷涌来“上访”,有反映林地纠纷的,有对村委班子不满的,有质问为何不进行新农村建设的。
村里中心工作的好与坏,关键在于是否有人管事,在于是否能够管好事,在于“两委”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工作组终于找到了该村后进的主要症结:“两委”班子观念落后,党员干部缺乏凝聚力,缺乏为民办事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和信心;42名党员中近半数超过60岁,常年不开展党组织生活。班子无力造成坪上村无人管事,组织建设的薄弱造成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基本丧失,导致发展思路、富民项目、美丽新村建设等中心工作严重滞后。干部威信难以建立,群众难以信任,村民心不齐、气不顺,越级上访事件时有发生,坪上村成为了七琴镇有名的“上访村”。村干部疲于应付处理各类纠纷和上访事件,无法集中精力致力于农村经济建设,“后进”的恶性循环就此产生。2011年,一个村干部工作一年后,辞职外出打工。此外,2002年林改后,坪上村集体经济所剩无几,201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除转移支付)为零,为典型的“空壳村”。
作为23名县级后备干部之一,市人保局的龙井松于5月份前往七琴担任党委副书记,挂点坪上村,并担任工作组副组长,四个月间,他见证并直接参与了坪上村的“变革”,亲眼目睹了该村的点滴变化。他告诉记者,为了让坪上村永远摘掉“后进”帽子,真正走上强村富民的发展道路,七琴镇将转化升级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工作组认真听取了干部与村民的意见,经过多番讨论,并在坪上村连续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群众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最终确定了坪上村转化升级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要变,支部书记是关键,支部建设是关键。工作组主动上门与该村“两委”班子成员谈心,解开多年疙瘩,树立干部信心。此外,工作组还组织村干部前往吉安县永阳镇新塘村及湖南、新干等多个先进村学习考察,拓展视野,提升干事水平;为改善党员老龄化现状,坪上村开始大力培养优秀青年入党,每年发展一名35岁以下党员;改建村部,并设立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和群众谈心室,将党务、村务及时公开。村干部刘海军告诉记者,之前干部想干事不敢干,想办事不知怎样干,通过工作组的帮助,村干部观念变了,信心增了,有了目标和思路,干事的劲头更足了。
谋变,压担子、办实事是激活干部活力的“法宝”。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工作组的指导下,立足实际及群众多年的诉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确定了坪上村2012年的中心工作——六大工程,即修建环村水泥路,修建五条巷道,进行村部改造,规划休闲小广场,开展洁净绿化工程,规划三年产业发展项目。六大工程的启动标志着坪上村“四位一体”推进党组织转化升级拉开序幕。
蜕变:干群齐心 规划先行 后进在“进”
全新理念、前所未有的改革力度让坪上村民心潮澎湃,信心倍增。如果说后进村的“帽子”激发了坪上村民求变的勇气,工作组的进驻则带来了发展建设新理念,激活了村民改革的信心和责任。在短短四个月中,坪上村以高起点、高标准、严规划为入手,通过工作组多方筹集资金,工程顺利推进。
工作组曾担心,虽然为村民做了美好的规划,如果村民一再排斥或者反对,工程改造仍将举步维艰,但村民态度的改变和大力支持让工作组既惊喜又感动。修建五条巷道时,需要拆除30余间房屋,要将56岁的老党员杨又生家唯一的土坯房拆除1米,杨又生二话没说,自己动手将靠近巷道的侧屋全部拆除;当听说村口要建休闲小广场,党员刘永文和哥哥主动将修建在池塘边的猪圈拆除;70岁的刘告华在听说坪上被称为后进村后,这位犟脾气的老人将自家位于巷道口的四间牛栏全部推倒。
党员带头,村民积极响应,坪上村正发生着数十年从未有过的“革新”:5月,稳定班子成员,健全“四议两公开”,实行村务公开,吸纳新党员;6月,六大工程改造项目规划出炉;8月底,1公里的环村水泥路完成修建;五条巷道已全部打通并将于11月前完成硬化。村部将于国庆期间搬进新办公楼,年底前,村内所有猪圈牛栏将全部迁至后山;特别邀请市园林处对村内绿化及休闲小广场进行设计规划,路灯改造、改水改厕、垃圾站建设正在进行,有望春节前可全面完工……
件件实事顺民意,点点变化暖人心。村支部书记杨荣军领着记者沿着环村公路走上一圈,“感谢市委市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工作组的好干部,才有坪上村今天的变化。”一路上,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感谢,看到最多的就是忙碌。5月份以来,该村修建了10多栋新房,村民刘爱龙、刘美儿告诉记者,之前村里一没修路,二没规划,三来脏乱差十分严重,村民有钱都不想建房。如今,村里每天都有新变化,人心齐了,风气正了,一心致富的劲头足了,对未来,村民们充满信心。
为解决好发展后劲,让村民早日走上致富之路,工作组已为坪上村规划了“四大产业齐步走,靠山靠林靠特色”的三年发展蓝图。油茶、杉树、中药材、生猪养殖是坪上村的四大传统产业,从今年起,坪上村原有的50亩油茶林将进行改造,并建立100亩的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并逐步推广。2002年林改后,坪上村户均拥有山林约16亩,且山上均是20年以上成年杉树,工作组将引导村民定时进行山林抚育,引导种植珍贵树木;该村还将依托现有的80余亩栀子药材种植基地,与普正药业等知名药企联合,实现产销一条龙服务;依托正邦集团,鼓励养殖大户及村民大力发展规模养猪。一系列振兴发展规划,已让这个昔日的后进村悄悄发生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