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镇简介
近年来,该镇以“和谐崛起、强镇富民”战略龙头,主攻工业、小城镇化建设,力推“林业大镇、旅游强镇、饮食名镇”这三个桥头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12年上半年,该镇完成税收375万,同比增长60%,完成现汇67万美元,占全年任务的67%,共引进外来投资项目5个,人均纯收入达到4800余元。
【产业联动 绿色崛起】
桥头镇地处山区,依托山林资源的丰富性,坚持“发展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的思路,科学规划和布局,合理经营和利用好森林资源,发展林业衍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目前,该镇有桥头、南车、雪山等三个国有林场和一个镇办林场。
以市场为导向,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好的林木符合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该镇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该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该镇林地面积达2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9%,杉木蓄积量200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 1100万根,广泛分布楠木、樟树、柏树等名贵树种,现年产年产杉木1万立方米,毛竹100万根,林业年产值1500多万元。
以效益为中心,促进林业产业链延伸。该镇依托山林资源丰富,天然牧场广阔优势,在养殖品种、技术和规模上得到较大发展。到目前为止,该镇有湛口的红菇基地、水坑的苗木花卉基地和灵芝基地、津洞的西瓜和香菇基地、毛家的肉牛基地、春和与东山的蜂蜜基地和石蛙基地、店前和中坪的毛竹基地及造纸基地,逐步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财源”的彰显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如水坑村灵芝药材种植基地实现利润300多万元,春和村、毛家村全年养牛出栏达1000余头,产值达300万元。东山石蛙养殖基地年产石蛙1.5万余只,利润达40万元。
桥头镇地处山区,依托山林资源的丰富性,坚持“发展在山、希望在山、潜力在山”的思路,科学规划和布局,合理经营和利用好森林资源,发展林业衍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目前,该镇有桥头、南车、雪山等三个国有林场和一个镇办林场。
以市场为导向,有序推进林产业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设利用率高、产品增值效益好的林木符合市场需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该镇根据区位、气候等优势,确立了速生丰产林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苗木花卉基地等系列基地建设规划,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作用,为该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该镇林地面积达2万余公顷,森林覆盖率达89%,杉木蓄积量200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 1100万根,广泛分布楠木、樟树、柏树等名贵树种,现年产年产杉木1万立方米,毛竹100万根,林业年产值1500多万元。
以效益为中心,促进林业产业链延伸。该镇依托山林资源丰富,天然牧场广阔优势,在养殖品种、技术和规模上得到较大发展。到目前为止,该镇有湛口的红菇基地、水坑的苗木花卉基地和灵芝基地、津洞的西瓜和香菇基地、毛家的肉牛基地、春和与东山的蜂蜜基地和石蛙基地、店前和中坪的毛竹基地及造纸基地,逐步形成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财源”的彰显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如水坑村灵芝药材种植基地实现利润300多万元,春和村、毛家村全年养牛出栏达1000余头,产值达300万元。东山石蛙养殖基地年产石蛙1.5万余只,利润达40万元。
【饮食桥头 幸福舌尖】
行走秀丽桥头,品味幸福舌尖,在这里既能欣赏到桥头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能领略桥头独特的风土人情,品味悠久浓郁的客家饮食文化。
桥头有客家豆腐、客家熏肉、客家小鱼干、水煮辣椒、石鸡、野生甲鱼(俗称“沙皮子”)、笋干等地方特色产品,经客家独特的焖、炒、炖烹饪手法制成佳肴,使每一位食客都对此赞不绝口。经年酿造的桥头“腊八酒”,甘甜醇厚,具有暖胃健脾,补气益神等作用,更是令人回味绵长。
在泰和县城,桥头美食、餐馆遍布大街小巷,嘉禾山庄、邱老根山庄、德福餐馆、桥头人家等等,桥头厨师更是赤手可热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桥头厨师有500多人,餐饮已成为桥头的一大致富产业。
【改善民生 和谐家园】
桥头镇在经济发展中,始终不忘抓好民生工程,按照“持续投、广覆盖、深推进”的基本要求,把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建设和谐幸福桥头。
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构筑群众幸福家园。近几年,该镇水泥路、电视、网络等都实现了村村通。2011年,投入66万余元对圩镇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投入1100万元建设了桥头镇农贸市场;投入40万元新建并完善镇综合文化站各种软硬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规范化村级场所布置,如投入50万元新建了石壁村委大楼,达到县级一类村部标准。
加大民生投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2011年,该镇发放各类补贴近700万元。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5386人,位居全县前列;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13000人,参合率达95%,为贫困户家庭办理低保249户591人;32人享受五保供养,安排5名残疾人就业;大病救助44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1万元;发放救灾救助资金8.29万元。投入了450多万元建设农村自来水厂,让80%的群众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同时,该镇将就业与再就业与园区招工结合起来,做到招工与招商并重,外引与内资并举,政府与企业并动,从而实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行走秀丽桥头,品味幸福舌尖,在这里既能欣赏到桥头美丽的自然风光,也能领略桥头独特的风土人情,品味悠久浓郁的客家饮食文化。
桥头有客家豆腐、客家熏肉、客家小鱼干、水煮辣椒、石鸡、野生甲鱼(俗称“沙皮子”)、笋干等地方特色产品,经客家独特的焖、炒、炖烹饪手法制成佳肴,使每一位食客都对此赞不绝口。经年酿造的桥头“腊八酒”,甘甜醇厚,具有暖胃健脾,补气益神等作用,更是令人回味绵长。
在泰和县城,桥头美食、餐馆遍布大街小巷,嘉禾山庄、邱老根山庄、德福餐馆、桥头人家等等,桥头厨师更是赤手可热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桥头厨师有500多人,餐饮已成为桥头的一大致富产业。
【改善民生 和谐家园】
桥头镇在经济发展中,始终不忘抓好民生工程,按照“持续投、广覆盖、深推进”的基本要求,把维护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切实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建设和谐幸福桥头。
推进乡镇规范化建设,构筑群众幸福家园。近几年,该镇水泥路、电视、网络等都实现了村村通。2011年,投入66万余元对圩镇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投入1100万元建设了桥头镇农贸市场;投入40万元新建并完善镇综合文化站各种软硬设施建设。同时,积极推进规范化村级场所布置,如投入50万元新建了石壁村委大楼,达到县级一类村部标准。
加大民生投入,提升群众幸福指数。2011年,该镇发放各类补贴近700万元。新农保参保人数达到5386人,位居全县前列;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13000人,参合率达95%,为贫困户家庭办理低保249户591人;32人享受五保供养,安排5名残疾人就业;大病救助44人,发放医疗救助资金21万元;发放救灾救助资金8.29万元。投入了450多万元建设农村自来水厂,让80%的群众喝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同时,该镇将就业与再就业与园区招工结合起来,做到招工与招商并重,外引与内资并举,政府与企业并动,从而实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