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公开才能解套
8月21日,前北大经济学教授邹恒甫在其微博中爆料,声称手中握有北大一些官员和教授的淫乱“证据”,并扬言“只跟中纪委谈”。孰料没过几天,邹又发微博承认自己“夸大”。而北大方面一开始表示“追查到底”,后来态度也和软不少。此事波诡云谲,让人们一头雾水。
邹教授当初言之凿凿,后来说自己夸大,无端戏弄大众,是何道理?北大当初声言追查到底,如今又偃旗息鼓,是邹所言确有其事,还是以权压人让言者噤声,或者是利益勾兑?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
如果司法机关能认真介入此事,进而通过这个事件来规范甚至改变高校的运行机制,可谓幸事。可被曝光的一个个案例,很多都不了了之,令人十分遗憾。这样的遗憾多了,只能增加公众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就是来源于信息的不公开或者公开不完全。
信息公开对各方绝对是利大于弊,藏着掖着,息事宁人,很不利于规则的建立与遵守,而这恰恰是法制社会的灵魂所在。在这起事件中,信息不公开,邹教授蒙羞,北大同样如此,双方只能戴上被公众怀疑的枷锁,解不了套。作为公众的我们,只能看你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