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 美 民 富 产 业 兴——吉安县新农村建设综述
村美民富产业兴
———吉安县新农村建设综述
□本报记者吴广城
近年来,吉安县按照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围绕培植特色产业、整治村庄环境、建成农村新社区的总体要求,以“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村”为基本目标,大力实施“三清三改”、“五通一气”、“三绿一处理”工程,全县新农村建设点形成产业兴、农民富、环境美、面貌新、管理好的新格局。
日前,吉安县摘得2011年度全省新农村建设工作先进县桂冠。
产业发展特色更加鲜明
建设新农村,行动是先导。吉安县积极采取部门帮扶、能人创建的办法,集中各方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
该县按照“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思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依托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松脂等特色产业,着力在培植“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上做文章。去年,该县97个新农村建设点形成了横江葡萄、肉鸡、肉牛、生猪等“一村一品”特色专业村84个,形成了以特色产业支撑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格局。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吉安县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来抓。该县从农民最迫切、最关心、受益最直接的实际问题入手,以改厕、改水、改路、改房和改环境等为重点,推进各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好成效。
乡村管理机制充满活力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同步推进,是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吉安县以构建村落社区为载体,大力开展培育新农民、评选文明信用户等活动,营造文明、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北源乡郭家店村、桐坪镇罕塘村、大冲乡新溪村等都修建了农民室外活动场所,有的还修建了休闲广场。
建设新农村,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机制做保障。目前,吉安县各乡镇的村民理事会和项目管理机制都得到健全和完善,97个村都成立了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并与村落社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他们选举威望高、影响力强、有责任心、甘愿为群众办事的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事会运作机制,制定村规民约和自来水、沼气、卫生、绿化等管理制度,加强对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管理,确保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有钱办事,形成充满活力的农村基层民主管理长效机制。
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据统计,去年该县新农村建设点都完善了村庄规划,清理垃圾380余吨、污泥500余吨、路障500余处;调拨水泥14000余吨,新修村主干道172.6公里,硬化巷道39.7万平方米;改水3841户,改厕3667座,占总任务的100%;拆除各类建筑19.65万平方米,整修房屋11.2万平方米;修排污沟12.5公里,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在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该县还积极推进以“五通一气”为重点的各项工程,逐步改变农民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去年,该县新农村建设点新建沼气池1600余座,普及率达80%;新增有线电视用户4000余户,普及率达100%;每百户有90辆摩托车、60台电冰箱;人均居住面积92平方米,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