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则不痛 痛则不通
5月18日,吉安晚报A3版报道了《又是化粪池大口“吐”污水》一事。17日,该报同一位置也报道了青原区青原大道63号一居民家地下室被污水“浸泡”20多天的新闻。近些时日,媒体还刊载了类似的市民投诉事件。一根排污管道,“污染”了不少市民的正常生活。
面对近期好几起地下“涨潮”,居民吐“苦水”的无奈与气愤,笔者自然想起了中医理论中一句经典“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隐藏在城区街头巷尾下的排污管和排污通道,为何会一次次出现堵塞而得不到及时清理?以上述的青原大道63号为例,居民曾向社区反映过这个问题。
主管的青原区城建局也派人到现场查实,可是事情不了了之。经记者调查,城建局的答复是:该处原先有个排水沟,居民自建地下室时破坏了, 导致目前大量积水。对于如何解决,那只有社区牵头自行清理。清理之后如果还是污水管道堵死了,城建部门才会出面解决。“足球”踢了半天,最终还是踢到了居民自己的脚下——如果是自己堵塞的,理该自行清理。看来,该处的居民还得忍受一段时间的恶臭味。
“为人民服务”这五字,或许每个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都能背下来。但为何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打折扣了呢。假设,城建局的同志也住在散发恶臭的屋子里,或是他们到现场来呆半天,切身体会一下百姓的苦恼,可能事情早解决了。不过,事情也有畅通无阻的先例,前不久中心城区一居民家也是饱受排污管堵塞之苦,向市有关部门投诉,很快引起领导重视,人到车到,三下五除二难题迎刃而解。由此看 来,不是这事有多难,关键还是管事的同志关心百姓冷暖的程度不够,是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快捷通道”先被堵住了。
一根小小的排污管子,却“排泄”出少数单位的同志对群众疾苦的漠不关心,闻到了一些地方为何干群关系时时出现紧张的症结所在,滋生了影响创建平安社区的“蚊蝇”。“老百姓是天”说得好听,还不如躬下身子为老百姓办一两件好事实事烦心事。干群关系理顺了,真正做一名亲民的好公仆,通则不痛,那么,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更加健康。 (聂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