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目青山绿意浓—永丰官山林场争创全国十佳纪实
满目青山绿意浓
——永丰官山林场争创全国十佳纪实
□饶晓华、周恒发
日前,在广西举行的中国林场协会三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上,永丰县官山林场当选为“全国十佳林场”,在全国4500多个林场中脱颖而出,并在“全国十佳林场”中位居第二,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这份殊荣弥足珍贵,分量十足。
在官山林场党委书记、场长聂煜心中,“全国十佳林场”的荣誉是对官山林场的最大肯定和最高奖励。
官山林场自2001年以来,连续10年保持了“五增长、二改善、一降低”(即经营面积、森林蓄积、经济效益、职工收入、社会贡献五方面增长,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不断改善、木材采伐量比限额采伐量降低)的良好发展态势,连续10年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多年名列全县年度工作目标综合考评前三名。2011年完成财税收入5124.2万元,在岗职工年收入达3.2万元。
大胆改革激发活力
事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有激情、肯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职工。
该场以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实行“定岗、定员、定职责、定任务指标、定奖惩”五定设岗,进行“竞争上岗安排一批、老病工人退养一批、从事林业生产安置一批、外出务工停薪留职一批、招商引资输送一批、身份置换买断一批”6批分流,实行岗位任职资格制和中层以上干部岗位承诺制,实行岗位工资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收入分配方式,充分调动全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实现了从“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转变,林场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培育资源夯实基础
森林资源是林场生存的基石。
该场着力推进资源培育科技化、森林防火网格化、林区交通公路化、林业生产机械化,努力建设林业生态基地、林业后备资源培育基地、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基地、林木良种培育基地,积极推广林业标准化生产,探索培育生态物质能源林、珍贵阔叶树种、南方红豆杉合作造林、高效油茶林、花卉苗木等多种林地经营模式,高标准建设楠木、枫香良种基地。林地生产力、林业科技贡献率迈入全省同行业前列。
近年来,该场先后承担了省林科院、省项目办、江西农业大学林业科技协作项目30个,获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级科技突出贡献一、二、三等奖各1项,中国林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江西林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去年,该场完成“一大四小”造林绿化5543亩,幼林抚育26551亩,全场林地面积达11.7万亩,森林蓄积量达70万立方米,成为国家级楠木、枫香良种基地。
狠抓建设提升实力
经济总量的发展离不开项目建设。
该场转变招商方式,注重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环境招商。先后引进江西龙天勇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江西双宏科技电气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累计实现上缴税收2亿多元。同时,重点抓好林业科研项目、国家级楠木、枫香良种基地项目、大径材培育推广、中幼林抚育、林区道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工作。
2011年,投资8000万元的龙天勇公司三期扩建项目、投资500万元的永丰昌辉化工先后竣工投产,一期建设的1183亩南方红豆杉基地长势良好,华裔加拿大客商张长春投资的沉香种植开发基地开工建设……全年争取林业生产科研项目资金244.4万元,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资金432万元。
以人为本改善民生
该场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改善民生,不断提高职工幸福指数。
他们坚持“先分场、后总场,先一线、后机关”的理念,改善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妥善安置职工就业,积极鼓励、帮助职工发展种养业、自主创业,涌现出一批种植养殖业大户;实行内部退养和发放生活费等制度,让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职工生活得到保障;着力解决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问题;积极落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工作。在岗职工年均收入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1年该场在岗职工人均收入,在全省同行业处于较高水平,新农保全面办理,新农合办理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