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晨报]我市中心城区菜市场将“变脸”(图)
中心城区菜市场将“变脸”
■本报记者潘虹莉、实习生罗颖文/图
水沟前菜市场
水沟前大市场是目前中心城区较大的室内菜市场,相对条件较好,沿江路、水沟前、田侯路、后河一带居民大多在此买菜。
5月10日下午在菜场内,记者看到商品已经按种类进行划行归类了,每个摊点都整齐地排列着,没有了往日的残留物遍布、阵阵恶臭。
一位商家告诉记者,现在水沟前大市场正在进行大整治,电路、水路、硬件设施都在进行改造,管理人员由原来的1人增加至3人,保洁员有4个,还有一名水电工。场内工作人员都是12小时上班制,实行人员流动清扫垃圾,每日坚持三大扫两清理。
据水沟前菜市场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自4月1日起,水沟前市场进行了集中治理,做到了保洁及时、取缔了乱搭乱建、摊前摊,场内禁行、停放车辆,场外杜绝了溢摊现象。
水沟前菜市场进行了集中治理,中心城区内其他菜市场的情况如何呢?就此,记者前往吉州区市场物业管理服务中心采访。
该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刘欣告诉记者,按照“四城同创”和市中心城区城乡洁净工程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菜市场管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他们对东门、道署坪、城北、青石街、仁山坪等12个中心城区内菜市场将陆续开展整治工作。
东门菜市场:迁入新建市场交易,实行专人管理,场在人在,人走地净;拆除违章乱搭建,场内经营做到整齐划一。
城北菜市场:需保证保洁及时、取缔乱搭乱建、取缔摊前摊,每月定期冲洗场地一次,要求经营户进店宰杀,场内禁停车辆,争取资金改造现有公厕。
青石街菜市场:由市、区两级城管协助拆除违章搭建,场内一律打太阳伞,经营做到整齐划一,增加一些固定案台,使市场更为规范,不允许露天宰杀家畜、家禽,并要求其每日清洗摊位及店铺,年内迁入市财政干校。
城南菜市场:取缔乱搭乱建,争取资金改造现有旱厕。合理布局蔬菜批发市场,最大限度利用有限场地,将所有固定经营大户进场经营,夜间农民上市尽量在非机动车道交易,减少交通堵塞,尽量减少汽车鸣笛勿使其扰民,严格做到早上7:30前清场保洁,退市还路。
仁山坪菜市场:勿使摊点出场经营,所有摊位压缩至围挡内及老仁山坪路西侧,市场周边的早点摊在上午9:30前撤摊。
竹笋巷市场:加强跟踪保洁,严禁摊点出场经营,加强管理,杜绝摊前摊现象,完善公厕冲水设施。
道署坪菜市场:实行限时经营:夏季上午5:00-9:00,冬季上午6:00-10:00;执行专人管理,场在人在,人走地净。
另外,高峰坡临时菜市将被取缔。
河东开发区菜市场、杨家庄临时菜市场:每天派专人驻守,保证经营摊点入市经营,车辆停放有序,不占用机动车道,马路市场在上午9点之前撤摊并及时清理地面的垃圾,保持卫生干净整洁。
青原掀起环境大整治高潮
青原讯(彭生苟)为策应市城乡洁净工程的实施,大力推进滨江生态宜居区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后花园”,青原区将用半年的时间,在全区范围内深入开展环境大整治活动。目前,全区共出动1万余人次、机械100多台次,清理卫生死角33处,清理无主垃圾近1万方。
该区对城区主次干道、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城中村等重点领域进行拉网式的全面检查。每月15日、25日开展义务劳动,各部门单位组织人员清扫责任区,乡(镇)街道组织市民全面清理楼庭院落堆放的杂物,对小、散房屋进行统一修补改造,拆除破旧、长期无人居住的房屋。此外积极维护市政设施,加强公共厕所、垃圾中转库、果皮箱的管理,做好城区道路路面的修补、路灯的修复等市政配套工作,规范公路标志标牌,加强易堵塞路段和事故多发路段的安全防范。加强绿地工地和建筑工地的环境整治,大力洁净“两路两河”,引导广大群众不往路边、河边倾倒垃圾。
同时,加大对青原大道、美食一条街、火车站下广场等重点部位的占道、超店经营、摩托车、自行车、乱停乱放和灯箱、广告牌乱挂乱摆的综合整治,取缔占道经营30多处、超店经营现象80多处,拆除了违章灯箱和广告牌50多块,清除了垃圾广告600多处,规范乱停乱摆的摩托车300多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