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笔染绿一城景——泰和县创建森林城市纪实
翠笔染绿一城景
——泰和县创建森林城市纪实
□本网记者白灵
位于赣中南吉泰盆地腹地的泰和,是全省36个重点林业县之一。在这里,你可遍赏蜀口村漫山遍野的茶林;摄取麻州古村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悠然景致;体会白鹭湖国家森林公园的楠木生态林迤逦的风光……
全省林改先进县、造林先进县、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先进县……泰和林业发展的历程中,那一个个闪亮的金子招牌,展现着他历久弥新的风采。2012年,锐意进取的泰和人又向着创建森林城市(下为“创森”)进发,全县上下团结一心,犹如手执翠笔一般,妆点着城市的景致。
高规格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投入,铸坚实后盾
“森林城市的创建是提高城乡品味、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措施,我们已经把创建森林城市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和奋斗目标中。”正如泰和县发展的领路人所说,“创森”工作已经成为该县未来蓝图上一抹不容忽视的墨彩。
今年伊始,该县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总指挥的创建森林城市指挥部,并将“创森”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资金上,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模式,筹集资金确保2.9亿元资金全部投入到位;规划上,聘请国家林业局中南规划设计员指定全县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提出了“三年任务一年完成”的奋斗目标。
按照规划,到2013年末,泰和县基本实现“林城、林村一体,林水、林路、林田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到2016年,实现一个“绿色泰和,幸福家园”的低碳、健康、生态新泰和。
全民动员、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夯务实之基
“人人关心绿化、个个参与绿化”如今已经成为泰和县干部群众的共识;植树拜团、造林管护会等一系列植树、养护、宣传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山野中、道路边、社区里四处都挥洒着辛勤的汗水,他们中间有县里的领导,有机关工作人员,还有那些关心家乡建设发展的普通群众。
为加强“创森”工作的领导,该县制定完善了三项制度:实行绿化责任制,签订绿化责任状,形成了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创新日常管护机制,设立“园林养护120”,指定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专业技术人员为树木当“大夫”,使绿化建设达到了任务落实和成活率100%;实行督导考核机制,形成政府和媒体合力,县创建森林城市指挥部组织人员会同电视台定期到各单位督导检查,公开曝光,跟踪督办。
为给“创森”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该县还下大力气在健全长效的管理机制下功夫,严格执行《城市绿化条例》、《江西省开展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活动的意见》提出的创建标准,保质量,抓进度,严厉打击违法破坏森林资源、城市绿地行为。同时,按照“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原则,落实已建成林的抚育管理和在建林的养护管理制度,推行临街绿化带、行道树按照“门前三包”的原则进行认养,确保生态建设成果。
见缝插绿、改旧换新、打造特色,享发展之果
从道路绿化、住宅小区、公园建设、乡村绿化等入手,泰和县全面推进道路绿化、城区主干道路绿化改造提升,通过补植樟树,增植灌林花草,使城区园区绿化再添新景。在单位庭院、居民小区,围绕单位庭院、居住区绿化,大力开展绿化达标和创建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活动。对县城区内绿化未达标的单位庭院、生活居住区进行见缝插绿等,达标的单位庭院、生活居住区进行上档升级改造。
该县还积极推进公园建设绿化步伐,打造提升打造新面貌。目前,全县新建改造城市公园16个、街头绿地、小游园14个,重点抓好了白凤森林公园、滨江湿地公园、嘉禾公园、澄江休闲公园的建设。为让农村绿化面貌焕然一新,该县各乡镇绿化重点抓好109个新农村 “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美化。
同时,该县还围绕一些重点工程着力打造出地方特色。在全县范围内重点推进楠木珍贵树木保护产业、花卉苗木园林绿化产业、速丰林用材林产业、油茶富民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开发森林婚庆园、七彩森林植物主题园、千年枯木园生命感悟广场、竹文化博览广场、蜀口森林文化村村等森林八景。
在泰和,我们欣喜的发现,该县的“创森”步伐不仅仅停留单纯的种树,更多的是把绿化工程形成了一种文化、一套体系,一个改变城市形象的魔术手,一项惠民利民的民心工程。泰和在变化,一座“低碳、健康、生态、文化、宜居、幸福”的森林城市正向我们款款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