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村:支部建在示范点|南源村:支委划分"责任区"
菖蒲村:支部建在示范点
□本报记者郭文宇、实习生樊珮璐
近年来,井冈山市厦坪镇菖蒲村打破以地域原则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把支部建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把党员职责定在岗位里,把党员嵌在产业中,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互动双赢。
该村党组织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趋同、利益共享、群众自愿的原则,将原菖蒲村党支部改设为菖蒲村党总支,并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设立了菖蒲古村、青树下、菖蒲洲3个党支部。同时,根据新农村建设需要,分类设立维稳协调、产业发展协会、倡导新风协会等党小组。下设“双带”示范岗、村务议事监督岗、民事调解岗等岗位,采取自我认岗、支部定岗、选举定岗等方式,对农村党员进行分类归岗,定岗定责,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科学化、规范化程度。
针对党组织设置调整后的实际,该村党组织科学配备、完善制度,把党员职责定在岗位里,明确开展活动、党员教育管理、发展党员、党员发挥作用等方面的具体任务和要求。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参与村组事务的工作制度,建立以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管理、村属支部班子成员分组结对、党员入户联系为主要内容的“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并对党组织班子成员进行考核管理。
为发挥党员的作用,该村党总支搭建政策宣传、村务监管、致富带动、乡风引导、综治民调等5个平台,把党员嵌在产业中,鼓励支持党员能人牵头成立葡萄协会、农机协会、竹荪协会、餐饮协会等,带领群众致富。
把支部建在新农村示范点上的生动实践,使菖蒲村的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近年来,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巾帼示范村、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以及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江西省优美村庄、江西省文明村镇等。
南源村:支委划分“责任区”
□本报记者郭文宇、实习生樊珮璐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多年来,泰和县南溪乡南源村不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63年来未出现一例治安案件,并且连续5年荣获“平安村”和“井冈之星”双文明村等殊荣。
根据布局,该村党支部将200户农户划分为一个区,全村划分了4个“责任区”。村党支部4个支部委员每人负责一个区,负责搞活群众的思想文化工作,组织村民参加禁赌协会、树文明新风协会、农业产业发展协会等组织。同时,支部委员每周定期到责任区排查问题,实行支部委员责任区24小时工作制。多年来,邻里矛盾、家庭不和、征地拆迁、山权争执等一系列影响安定的不稳定因素都被支部委员在第一时间予以排除。群众形象地称支部委员“责任区”是南源村实现和谐稳定的“稳压器”。
为发挥党员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作用,该村党支部还将党员组成4个“治安队”,协助4个“责任区”的支部委员做好综治工作。党员“治安队”负责向支部报告动态信息,及时调解各种邻里纠纷,把党支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各家各户。哪里有纠纷,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构筑了一道平安和谐“防火墙”。
该村党支部紧扣“围绕稳定抓党建,抓好党建保和谐,巧借和谐促发展”这条主线,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积极维护社会稳定,该村还自发成立了护村队、护林队、护路队、看楼护院队,形成“男女老少齐上阵,干群同心促和谐”的良好局面。
吉水运管所:把好党建“方向盘”
□本报记者曹素萍
近年来,吉水县运管所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服务、谋发展”的总体要求,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营造了岗位争先进、业务争一流、个人争优秀的良好氛围,先后荣获国家、省、市130多项先进和荣誉称号。
配强党建指导员,把好“方向盘”。近年来,该所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他们根据实际,对支部班子成员分管的业务适时进行调整,全面提高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中层干部中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使中层干部年龄、知识、专业结构明显优化,整体素质大为提高。在一般干部的调配上,实行双向选择,调整岗位30余人,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在干部职工中开展“五比”、“两推动”活动,即比创建氛围、比形象文明、比行业和谐、比服务质量、比社会贡献,推动自身存在问题的整改和推动文明执法,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头雁展翅,群雁齐飞”。该所党支部明确规定,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事情,党员必须做到,支部班子成员首先带头。该所党支部一班人率先垂范、默默奉献,在农历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带头坚守岗位,确保无一名旅客滞留车站。在整治客货运输市场期间,党支部带领运政人员早出晚归,查堵“黑车”,通过铁心硬手抓整治,强制拆解黑车38辆,查处取缔报废车37辆,取缔达不到营业条件的汽修企业40余家,有效治理整顿了道路运输市场。
近年来,该所党支部通过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企、干部帮户”活动,党员干部深入企业,为结对帮扶的运输企业做好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帮扶运输企业困难职工。近年来,先后走访慰问2600余户困难家庭,帮扶资金达3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