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下“猛药”治公益性岗位人员“吃空饷”行为
本报讯唐萍君、吴卫福、王茂玉报道:“‘公益性’岗位真是好,助困解难就业保……”日前,这些在泰和县流行的民生歌谣,是该县关爱民生、保障民生,规范公益性岗位工作管理的生动写照。
该县坚持“民生无小事,百姓利为先”的民生工作理念,始终保持对民生热点问题的敏锐嗅觉,针对少数公益性岗位人员中存在的“吃空饷”等现象,该县出“重拳”,下“猛药”予以清查整顿。目前,已清理出“吃空饷”人员7人,促进了全县社会民生和谐。
为规范公益性岗位管理,今年以来,该县从人保、监察、财政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了检查组,统一时间,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对公益性岗位人员中存在的挂空岗、冒领骗取岗位资金等现象进行了“拉网式”大清查,对吃空饷、冒名顶替等情况,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岗位补贴及公益性岗位资格,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做到不漏一人,应退尽退。
该县还严把公益性岗位准入关制度,科学确定购岗范围,对购岗人员和条件进行了严格“筛选”,按照“择优录用”原则,对家庭困难和就业困难人员等弱势群体进行了优先安置,并将拟聘用人员进行了张榜公示,确保招聘工作公开、公平、公正。
此外,该县还在资金使用、人员 聘用、用工管理和工作开展方面建立了专项审计、监督和检查制度。日常由各用人单位负责公益性岗位人员的管理,严格考核,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实行日考勤、年考核制度;采取与单位见面、与本人见面、与领导见面的方法,县购岗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岗情况进行巡查,对连续三次巡查不在工作岗位的,作空岗处理,并从下月起停拨其补贴资金。
为畅通群众举报投诉渠道,杜绝“吃空饷”等行为的发生,该县还在全县设立了民生举报箱,将举报电话予以公示,随时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