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引擎及金招牌
4月2日,吉安晚报A2版刊载了《我市积极筹建井冈山人民出版社》一稿,阅后,笔者不由眼前一亮。
据该文披露,井冈山人民出版社的申报工作,已经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署的初步同意。我市力争成立全省第一家地市出版社,这是我市出版产业选得非常准的突破口。申报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这一决策显示了决策者的胆识与眼光,可喜可贺可敬。这是一件破天荒的大好事,如果一切顺利,在“井冈山人民出版社”这一牌子挂起之时,也是我市文化出版产业腾飞之日。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我市文化大发展的又一引擎,新牌子则是一块名副其实的“金招牌”。
何以说它是“金招牌”?据了解,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市花在出版这一块的经费,每年保守一点估计不下百万。各个部门、单位要出版的刊物书籍多少?一大批文学作者出书用于购买书号的钱多少……这都是一批数额不小的数字,全都拱手付给了别的出版部门。另外,还不算那些“打擦边球”的各种印刷品,有些可谓是精美高档,花出的钱也是很难统计的数字。除此,因没有出版权,还直接制约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升级改造。究其缘由,就是缺少出版资源,只能花大把的钱向别人购买。如果我们自己有了出版社,那事情就好办多了。出版社挂牌后,有一个开拓进取、勇于拼搏、懂行的团体去经营,那么,只需三五年,保守推算一年也能创下上千万产值,这确实是一块含金量极高的“金招牌”。
这样估算不是没有根据,除了我市自己那块的出版业务之外,出版社还可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利用周边城区没有出版社的空缺,发挥全省地市级唯一一家出版社的优势,把业务拓展到外地去,抢占商机,与人竞争,从中切下一块“蛋糕”,这是完 全有可能做到的。出版社只要一块牌子,不需要多大资金的投入,更不需要像建工厂那样占用大块土地,只要精心运作,可创下我市文化出版产业的一片新天地,还可带动一大批人就业,锻炼一批出版高级编辑,引进技术和高端专业人才,带动相关产业的开发和发展,辐射其他产业使之得益。在这个意义上讲,井冈山人民出版社的挂牌,是推动文化产业大繁荣的巨大动力引擎。
随着井冈山人民出版社的申报,“挂牌”已是呼之欲出。我市文化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已有一个大展拳脚的新平台。人们衷心希望、热切期待它早日挂牌。(聂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