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雷锋]欧阳荣善:16年修两桥一公路
欧阳荣善:16年修两桥一公路
永新县坳南乡公益村有一位欧阳荣善老人,16年来他独居荒山野岭,开荒种果树,攒钱为乡邻修建了两座水泥板桥、一个码头,还修缮了一条10余里长的公路。村民们都管他叫“活雷锋”。
做公益善事成“雷锋”
欧阳荣善今年65岁。他修桥修路的计划起始于1995年初。当时,他看到附近的观音桥村有一条小河穿过村头,但大桥却只由几根木头铺成,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雨季一到,大水会将木桥冲毁。于是他寻思着要做好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在小河上建造两座水泥板桥。因造桥费用需数万元钱,当时家里也并不宽裕,他只好以开荒种果树攒钱来修桥修路。
种树攒钱为学雷锋
欧阳荣善告诉笔者,雷锋的精神深深感染了他,攒钱修桥修路将当成他学雷锋的人生目标。他离家上山去打木栅建屋,开垦荒地种上果树。2006年,欧阳荣善的果园进入了盛产期,纯收入达到了两万余元。2007年3月,他将种果树的钱和一生积攒的辛苦钱全部拿出来修桥。此时,村民被他学雷锋的精神所感动,也纷纷前来投工帮忙。1个多月后,小河上两座宽2.5米,长6米的水泥桥板就建成了。
再修一条路算快乐
两座水泥板桥建成后,欧阳荣善又拿出1000余元钱,在村民集中洗浣的位置建了一个码头。去年,他又开始起早贪黑推着一辆板车,调来水泥和沙子,请来泥工修整村头通向乡政府的公路,而今一条崭新的水泥路直接通向了乡政府的一级公路上,村民们走在公路上,都管它叫“荣善路”。欧阳荣善告诉笔者:“我是一名普通老汉,修桥修路只为学雷锋而积德行善,在有生之年能修好这条公路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刘志宏)
康敏仕:十载不辍助学情
今年36岁的康敏仕,是泰和县地税分局的一名干部。参加工作十余年来,他省吃俭用,默默资助着一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直到去年底,他的善举才被人们发现。
十年前,康敏仕在泰和县樟塘地税所工作,有一次和同事在一所乡村中学进行税收大检查时,认识了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朱小霞。朱小霞家中三女一男,靠种田维持生计,父母身体又不太好。每年开学是她们家最困窘的时候,这个贫困的家庭根本无法承担姐弟四人的开销,父母只有去学校说情,先赊账,然后在学期中途一点一点地凑着交,或是到信用社去贷款,有几次学期结束了学费还没有完全交齐。面对这种情况,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康敏仕,心里便暗下决心要帮助她。
当时康敏仕的收入也很低,一个月也就六七百元,刚开始每学年要资助约七八百元,到高中、大学就更多。因为结婚、生子,还有其他一些家庭情况,康敏仕也曾承担着很大的经济压力,但他从没有放弃,康敏仕的爱人也从一开始就非常支持他,夫妻俩在这条行善的路上坚定地走到今天。有趣的是,到今年捐资助学十周年,也刚好是他们结婚十周年的纪念。在给小霞物质上帮助的同时,康敏仕还不断给她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他不断叮嘱小霞要记住两个字眼:爱与希望。世上因为有爱,所以才有希望。如果世上每个人都把别人给予的爱虔诚地再播撒到他人的身上与心中,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令人欣慰的是,小霞经过努力,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在校期间,她经常主动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公益活动。今年大学毕业,就职在北京阳光创译语言翻译公司。初到公司,小霞迅速地融入到新的大家庭里,勤奋工作,助人为乐,得到了公司上下的一致认可。刚出校门的她,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和自愿者一起到街道社区去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有人问过康敏仕为什么捐资助学这么多年,低调得连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康敏仕淡淡地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很小很平常的事情,用不着大张旗鼓。每个人只要尽己所能帮助应该得到帮助的人,这个世界就充满希望。看到小霞的成长成熟,我就更加坚信了爱的力量!” (樊军、陈川华)
井冈山大学爱心社:用行动传承雷锋精神
奉献爱心 服务社会
成立于1995年3月的井冈山大学爱心社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十六个分社及每年都有2300多名新注册社员的大型青年志愿者组织。
据井大爱心社现任社长张永平介绍,爱心社成立至今志愿者们的热情服务,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井大爱心社也因此获得了“全国社区青年志愿者先进单位”、“全省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省大学生示范社团”等多项荣誉。
“大学生参与爱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每到招募志愿者的时候,前来报名加入爱心社的同学总是络绎不绝,井大护理学院全院学生都是我们的会员。”张永平略显骄傲地说,大家的目的都很纯粹,那就是奉献自己的那份爱心,帮助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帮助他人 乐在其中
在小学教室、在敬老院、在特殊学校等地,你都能看到这群头戴红帽、手举红旗的大学生志愿者的身影。他们活跃在吉安的各个角落,通过自己的热情服务,让许多人感受温暖的同时也让自己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升华。
朱德军是一名机电工程学院的学生。每逢周末,他都会到井大附近的田心村小学进行义务支教,通过对学生进行功课辅导,通过与其中部分留守儿童的长期交流相处,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也让他们彼此成为好朋友。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享受这种帮助他人的过程,看到我和孩子的共同进步,我很开心。”
雷锋曾在日记中写道:“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不难想象,一次次的志愿者活动,让许多人受到了帮助的同时也让很多吉安市民深受感染,或许在他们心中,井冈山大学爱心社的志愿者们就是身边的雷锋。(见习记者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