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前移一位 现居全省第六
全市工业经济加速跑进龙年
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前移一位 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再进两位
2011年1至11月,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295.3亿元,增长18.1%,总量从10月份开始前移一位,居全省第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69.3亿元,增长53.3%,增速列全省第二,较上月再进两位;利税总额128.7亿元,增长49.18%,增速保持全省第三;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67.3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0.7个百分点,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指标值和增幅分别列全省第三和第二位,提幅较上月前移一位。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双轮驱动,全力抓好电子信息、医药化工、冶金建材、绿色食品、机械制造、新能源和微生物农药等“6+1”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制定产业发展和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产业集聚发展。2011年1至11月,全市“6+1”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139亿元,同比增长52.2%,占到规模工业的83.2%。
我市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原则,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1至11月,全市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0.2 亿元;建成标准厂房153.47万平方米;园区工业完成增加值263.6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195.8亿元,分别增长27.1%、50.6%。泰和工业园和新干工业园进入百亿园区方阵,预计全市过百亿元园区将增加到5家。
同时,我市在“6+1”支柱产业中各筛选1至2户领军企业予以重点扶持,加快技术进步、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产能提升、技术改造、裂变扩张等方式,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到去年11月底,工业总产值超亿元企业已有393户,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户数的62.2%,同比增加123户。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户数46户,同比增加14户;10亿元以上企业21户,同比增加10户;并且首次出现2户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亿元的企业。上交税收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60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户;其中6户企业税收过亿元。
我市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发展、培植新增长点和做大总量的重要抓手,重新筛选了100个超亿元工业项目列入市重点调度,采取建立项目台账、倒排工期、按月调度、季度通报、定期督查、现场办公等措施,突出抓好项目“落户、开工、实施、完工、达产达标”等关键环节,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1年1至11月,全市工业投资完成547亿元,增长8%;1000万元以上竣工、在建工业项目达到47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