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公园我的家——一个生态公园带活一方水土
美丽的公园我的家
——一个生态公园带活一方水土
□本报记者周朝霞
暖融融的冬日,阳光带来好天气,闲暇之时的人们都想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哪儿是最好的去处呢?当然是庐陵文化生态园!被问到的市民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从正式开园至今,整整三个月,庐陵文化生态园已经深深地植根于吉安人的心中。巨樟古木,悠然水鸟,一县一景……说不尽山水竞色庐陵美。庐陵文化生态园已经不再单纯地是一个公园的名字,更是吉安的“名片”,吉安的骄傲、吉安的灵魂。
市民:风景这边独好
远处,有波光粼粼的湖面、悠然戏水的水鸟;身边,有轻轻拂动的垂柳、野趣十足的芦苇;耳畔,有清脆婉转的鸟鸣、随风飘来的笑语。漫步在冬日里的庐陵文化生态园,铺陈开来的景色如诗如画。
一边是宽广的湖面,一边是起伏的绿地,13日,刘勇开老人和老伴走在整洁平坦的路上,有说有笑。庐陵文化生态园开园后,住在吉州区星港澳园的他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散步,一转悠就是一个小时。刘大爷说:“不光是我,街坊邻居都爱上这儿遛弯,看看绿色,欣赏水鸟,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有益于身心健康啊。”
微风吹来,公园内波光粼粼的千亩湖面荷叶浮荡,芦苇起伏,水鸟嬉戏,一只、两只,一群、两群……大雁、天鹅、野鸭时而飞舞,时而水中玩耍,时而悠闲自得地游来游去。市民张永民一家三口忍不住驻足观看,三岁的儿子也和着大雁的挥翅不停舞动着双臂,欢声笑语回荡在公园的上空。
远远传来一阵悠扬笛声,清澈、悦耳、嘹亮。循声而去,只见长亭内,两位老人一坐一站,手持长笛,正投入地合奏《牧民新歌》。老人一位姓汤,一位姓刘,两人正是因庐陵文化生态园相识,相知,相惜,从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每天下午,只要不刮大风,不下大雨,两人都会依约前来,切磋乐技,合奏音符。汤大爷对记者说:“只要来到庐陵文化生态园,就会立即沉浸在一片幸福的氛围中。感谢市委、市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好事、实事。我们再奏上几首歌唱党歌唱祖国的歌,以表达心中的感谢。”
喷泉水柱、古树巨石、一县一景,上螺子山、登文塔,游民俗园、访灵泉寺……每一处景点,都有游览的身影,赞叹的声音,市民们对庐陵文化生态园的热爱与日俱增,对决策者当初的创举由衷感激。
建设者:努力从未停止
曾在吉安生活工作多年的刘文力教授退休后在北京定居,最近回来游览庐陵文化生态园后,不无感慨地说:“家乡越来越美,是宜居的好地方,最终我还是要回吉安居住的。”
确实,庐陵文化生态园的变化日新月异。为了实现“保住山、稳住水、留住鸟”的定位和人文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完美的结合,打造既能体现吉安城市内涵与品位,又能供群众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从设想提出到项目开园前后近10年,历届市委、市政府班子领导都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建设队伍,庐陵文化生态园均邀请了江浙沿海一带具有丰富经验、高资质的园林设计单位和建设团队,体现专业造就精品的理念。
据了解,2009年8月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成立了专门的工程建设指挥部,工作人员分别来自文化、建设、财政、水利、园林等专业部门。工程建设期间,时任市委书记周萌每一个月都要到现场督察项目建设情况。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王萍平均每半个月至少召开1至2次现场办公会,研究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连续两年,每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市四套班子领导就率领市直机关的干部们到园内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工程建设指挥部成员两年来实行“白加黑”“5+2”的工作时间,晴天大干,雨天巧干,如期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目前,庐陵文化生态园绿化工程仍在紧张施工当中,年初至11月底共栽植乔木2万余株,其中30厘米以上大树150余株,主要树种有香樟、朴树、乌桕、椤木石楠、桂花等。
在冬季寒冷天气来临之前,工作人员已完成对大(古)树及名贵苗木的安全越冬工作,对所有苗木进行相应的技术处理。目前,已栽苗木成活率在95%以上,死亡苗木也已及时补种。
在建项目中,民俗文化园古街砖墙砌筑完成30%,木构安装完成5%,布展墙面龙骨及面板安装完成50%,梯田施工已基本完成。
庐陵文化生态园内文塔建成后高度将达55米,分地下一层,地上七层,总建筑面积2555.5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547.17平方米。如今已完成地下一层和主体三层的建筑,正在施工4层结构,预计明年5月可以完工。
城市:效益层层凸显
随着我市生态文化建设的逐步深入,庐陵文化生态园带给这座城市的已不仅仅是秀丽的风景,休闲的场所,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层层凸显了出来。
几年前,这里只是一片荒芜的在赣江发生洪涝灾害时用于临时泄洪的滩涂地;几年后,这里“三千亩山水欣辟图画,五千载文化喜呈灵秀”,水域面积和绿化带不断拓展,“绿肺”功能更加明显,让整个城市的气候变得更加宜人。
对此,在吉州区城北居住了20多年的赵大爷深有体会,他说:“那些专业术语我不会说,就知道现在这儿住着确实比过去舒服多了,今年整个夏天我们家连空调都没开。”
喜欢拍摄鸟类题材的摄影爱好者李先生感触也很深:“良禽择木而栖,鸟类的栖息状况最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以前这儿只有屈指可数的麻雀、乌鸦等几种常见鸟类,现在却‘莺歌婉啼,鹭欢栖翔’,连天鹅、大雁等珍稀品种也都能亲近。这正是环境改善带来的直接结果,我的照片比那些统计数字更客观,更有说服力。”
有了生态环境这个卖点,经济效益自然随之而来。“我朋友不久前来庐陵文化生态园,回去后告诉我说很漂亮,就想带家人来看看,没想到真的不错。”在广东开了家电子公司的王长翔在国庆假期回家休假,特意来了趟庐陵文化生态园。美丽的公园让他流连忘返,并产生了回家创业的念头。
庐陵文化生态园是市中心城区南延北展、东拓西扩,打造滨江花园式城市理念的具体承载。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山水园林城市,高标准、大手笔、精心建设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森林城市公园、湿地公园,使我市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城市形象和品位明显提升。“整个吉安随着各个项目的开发进行,政府投资力度的加大,将越来越吸引江西乃至周边省市的眼球,我们对这里的投资充满信心。”一位来自福建的企业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