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治文明首倡者肖君和50万建村文化活动中心
馈“根”的“叶子”
社会政治文明首倡者肖君和捐50万建村文化活动中心
本网讯(记者白灵、贺慧云)“村里的文化活动中心办起来了!”11月18日,吉安县梅塘乡中板村委会田心自然村热闹非凡,乡亲们奔走相告。村民们敲锣打鼓,燃放鞭炮,齐聚到村内一栋名为“和桂圆”的三层小洋楼里,不久村民就被小楼里的乒乓球、羽毛球、象棋、军棋以及600多册的农用书、儿童书等吸引。一时间,棋牌室里座无虚席,旁边的电视前左邻右舍坐在一起聊起了家常,阅览室、文艺活动室都是客满,二楼的展览厅也站满了村民。
11月18日,吉安县梅塘乡中板村委会田心自然村文化活动中心剪彩仪式,肖君和为左起第三位。
揭牌仪式。
“多亏了他呀,平常农闲时我们都没个去处,如今好了,可以在这里下下象棋,看看农书。”村民肖大爷告诉记者。在现场记者也见到了该文化活动中心的捐建者肖君和先生,他中等身材,穿着一件质朴的格子衬衫,鬓前几缕白发,鼻梁上驾着一柄黑边老花眼镜,脸上总挂着微笑,但在笑容后隐匿的是他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二楼的展览厅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
他,曾含冤狱中12年
1945年2月13日,肖君和出生梅塘乡中板村,由于出生在大年三十与年初一之交,他被邻里称为“星宿下凡”。1951年因父母成分“有问题”,肖君和被迫离开父母来到广州求学,期间思想活跃的肖君和“不畏权威”数次因“反动言论”遭到批斗,后两次考入大学,均被定以“疯狂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反动学生”等罪名被开除学籍。不幸接踵而来,1966年母亲因被造反派拷打自杀,1967年父亲忧郁而死,他因写作《评贵州省形势——读报有感》而被抓进监狱,开始了他长达12年的狱中生活,弟弟因受不了打击,患精神病后意外坠入浅溪而死。1970年肖君和被正式判刑,但封闭的牢房并没有困住他的思想,他开始回忆以前读过的书籍开始构思一些学术专著。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肖君和见到了希望的曙光,在写了200多封申诉信后,他终于沉冤得雪,离开了监牢。
文化活动中心成为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他,是社会政治文明的首倡者
出狱之后,肖君和日子过得异常艰辛。为了谋生,他曾做小工以求生计。当时铁了心要进贵州大学工作的肖君和,经多方努力先在中文系当资料员,但他力争上讲台当教员,而且成了学生们最欢迎的教师。之后又投身学术研究的海洋,在学术论争的浪尖上滚荡,成了学界瞩目的“弄潮儿”和“新星”。 1983年起,肖君和在全国一些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观点新颖独到,在学术界崭露头角。或许是因为12年的牢狱生涯,引发了肖君和的思考。1986年一篇名为《关于“社会政治文明的”的思考》的文章,首次提出“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政治文明”等概念,在学术界和政坛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该文在《学术研究》刊登后,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锦涛亲自接见了文章的作者肖君和,后“政治文明”被纳入党章。
1988年肖君和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华魂论》(三卷)、《肖君和集》、《探索、创新与沉思》、《现代人的艺术系统》、《论人》、《美的奥秘探寻》等20余部,主编《文学引论》、《中华复兴的曙光》、《中华民族史》(上下卷)等。作品曾获贵州省优秀社科二等奖、全国首届青年优秀图书奖、广东省首届“五个一”工程奖、黑龙江省优秀图书一等奖等。
文化活动中心阅读区的一角,一个孩子探出头来。
如今的肖君和已经退休,但他依旧笔耕不辍,《囚徒岁月》等一批文学作品相继问世,近期,以家乡龙须山为蓝本的长篇小说《龙须山》已经完成创作,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采访最后,在谈起捐建文化活动中心的原因时,肖君和语重心长的告诉记者,“叶落归根”中华民族的传统,作为一片“叶子”他已经在外飘扬了几十年,如今是他回馈家乡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