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场“大手术”在进行
吉州区消防大队、吉州区环卫处进场对市场内地面、柜面等实施冲刷清扫和清运。
市场外的流动摊贩搬入临时钢棚市场经营。
11月11日,《吉安晨报》刊登了《小小菜市场民生大工程》一文,市委书记王萍专门做出批示,中心城区各大菜市场立即着手整顿治理。近日,记者走进水沟前农贸菜市场发现——
11月28日,记者来到市中心城区水沟前农贸菜市场。经过为期一周的集中整治,原来的马路菜市场已大为改观,整齐划一停放的各类车辆取代了拥挤不堪的人流和车流。大部分摊主表示经过集中整治后,交易秩序得到改善,生意有了相应改观。前来买菜的市民们也纷纷表示,菜市场环境有了显著变化,购物心情也舒畅了不少。
脏、乱、差之状由来已久
水沟前农贸菜市场于2001年建成后从未进行过清理。期间因为一些原因转卖给了私人,于是形成了“私有私管”的特殊模式。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偏差,使得占道经营、溢摊经营、人流车流不分等现象长期存在。此外,市场内部相关配套设施欠缺,案板老化、排水排污措施不力、通风照明条件差、消防设施残缺不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11月22日起,吉州区水沟前农贸菜市场整治办集中调度了工商、城管、环卫、消防、公安等单位的100余人进行综合整治。在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就绪后,24日下午进行了彻底的“大清扫”。
当日13:30起,农贸市场歇业半天,吉州区消防大队、吉州区环卫处进场对市场内地面、柜面等实施了冲刷清扫和清运。清扫后的水沟前农贸市场焕然一新。市场内的摊位得到重新布置,市场外的闲置摊位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市场内通道得以畅 通,人流、车流实行了分离,确保了市场的良好秩序。治理后的菜市场,生鲜区、蔬菜区、干货区、水产区等区域一目了然,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俗话说:“行百里者半九十”,此次水沟前农贸菜市场的整治工作也不例外。经过一周的集中整治,水沟前农贸菜市场的整治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整治工作结束后,该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将由吉州区物业管理中心接收。为了夯实这一阶段的整治成果,给周边市民一个更为整洁、卫生、规范、有序的环境,市场整治办工作人员认为尽早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极为重要。
各界声音:希望整治措施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维护市场内交易秩序的稳定,自11月22日以来,市场内实行了非机动车、三轮车、摩托车限时进入市场内部,相应的,市场外的流动摊贩将搬入临时钢棚市场经营,摊主们纷纷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也有不少摊主表示,现有摊位的面积相对有限,希望整改期过后,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更大面积的摊位。目前执行的车辆允许进入市场的时间是早上7:30到下午5:30,部分摊主希望可以适当延长车辆通行时间。但目前仍有一些商贩不遵守市场规则,擅自挪用公共用地,溢摊经营现象依然存在。市民们则希望此次整改的活动得以长期维持,希望政府将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巩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