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永丰:小农水润泽大民生

热度171票  浏览2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1年12月06日 11:39

□程运生、谭志刚、刘浩军

2009年,永丰县被列为中央财政第一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实施时间为三年。三年来,为了早日疏通农田水利建设“最后一公里”,保障粮食安全,永丰县多方合力、多路筹资、多措监管启动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取得了明显效果,获得了多重效益。

三年来,全县共投资13675万元,改善灌溉面积33万亩,已改造灌区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灌排工程体系,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达到农业生产条 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的效果。该县连续两年在全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绩效考评中排名第二,获省级以上奖补资金200万元。2010年,该县水利工作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荣获2010年度全省“鄱湖杯”水利建设竞赛先进县,这是全省水利建设最高奖项。

多方合力

永丰县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实施时间每年度仅6个月,点多面广,工期较短,质量要求高。为组织实施好项目,该县成立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领导小组,组建项目部。县长挂帅,县水利局、财政局、发改委等十几家涉农部门及项目受益乡镇合力推进项目实施。

在项目建设中,该县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小农水施工现场实地察看,召开现场办公会,为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排忧解难;多次主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明确小农水项目的建设范围,划分标段,落实县财政配套资金和整合资金,择优选定U型槽生产供应商及加工设备。同时,项目部在项目中心区所在乡村集中办公,工程监理及业主管理人员长期驻扎在施工一线。县、乡、村三级联动,保质保量推进项目实施。

惠民工程也得到了项目区群众的大力支持。藤田镇老圩村支渠从温坊村村民杨献忠的林地穿过,老杨明确表态:修水利造福百姓,我全力支持!在项目部和施工单位没有补偿一分钱的情况下,杨献忠主动把要砍的树给砍了。岭南村王家根等12人自发迁移祖坟,为修建 平整的机耕道让路。像他们一样,全县支持小农水项目实施的群众有30多户。

多路筹资

推进项目建设,资金是关键,钱从何来?永丰县广开门路,多方筹集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建设,促进了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仅2009年至2010年,共筹集小农水建设资金1.06亿元,其中,争取到中央及省级项目资金3500万元,县财政配套875万元,项目区受益群众投劳折资2182.8万元;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整合农业开发、国土整治、以工代赈、老建扶贫项目资金3350.6万元。

另外,县财政安排了360万元“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用于“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将400万元乡村水费也全部用于小农水建设。这些相对不多的专项资金,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迅速在全县掀起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

到目前,该县仅塘坝建设方面就吸纳群众投资590多万元,新建塘坝16座,整治塘坝52座。藤田镇岭南村农民筹资近50万元开展标准化农田水利建设。沿陂镇禾岭村村小组投资36.2万元新建一座山塘,解决了全村400多亩农田灌溉问题,告别了该村耕地一遇干旱便颗粒无收的历史。佐龙乡沙园村4户村民筹资15万元,新修一座山塘,并依托山塘,4人又合股搞立体开发,现在已是猪满栏、鸭满塘、鱼满库,年纯收入达15万元以上。坑田镇南昌排村通过引进镇外资金26.8万元,新建了一座库容达8.7万立方米的山塘,满足了全村346亩农田灌溉需求,今年水稻喜获丰收,村民收入达23万元。

多措监管

质量是小农水项目建设的生命,如何强化监管?永丰县一方面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设立了小农水项目资金管理专户,使建设资金全部实现了规范使用。同时,该县落实工程管护主体,牢牢守住质量防线,确保了工程建后良性运行。

为把住项目建设中第一道质量关口,防止“豆腐渣”工程出现,该县严格建设用料质量标准,特别是加强U型槽质量管理,与U型槽供应商签订了责任状,U型槽供应商须缴纳5万元的质量保证金,质量不达标的产品坚决不能出厂。每个标段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必须对本单位项目实施质量进行自检,为监理单位评定质量提供依据。项目部聘请了工程监理,每个标段都确定了工程质量监理员,质量监督管理站对施工全程进行质量监督,做到了万无一失。

同时,永丰县鼓励农民自建自管自查,组建了42个农民用水户协会,协会做到有场所、有人员、有制度、有记录、有活动开展。协会主要成员均作为农民义务监督员,参与工程质量监督并负责和承担灌区的维护和管理责任。县政府出台支持政策,每亩水费提高4元,全部用作农民用水户协会办公经费和维修养护开支,真正实现了“水利设施民使用、水利质量民监管、水利项目民作主、水利建设民受益”。

多重效益

涝能排。灌区改造时对干渠按照排洪流量设计,对边坡进行了衬砌加固,沿途设置了合理的分洪闸,洪水 从分洪闸流入排水沟或天然河道,有效防止了洪水造成渠堤倒塌、冲毁农田、损毁作物等现象的发生。岭南村灌区改造前只有进村公路边上一条排水沟,遇到大的洪水时,导致大量稻田、田埂、毛渠冲毁。建设后示范区每隔约200米布置一条机耕道,新修纵向机耕道5条、横向机耕道9条,机耕道按照“渠——路——沟”的形式布置,形成了较完善的灌排体系。2010年虽然发生80年一遇特大洪水,岭南标准农田区却没有发生稻田、田埂、毛渠及农作物冲倒冲毁现象,低洼处的农田也由建设前一般淹3天减轻到1天排至水稻耐淹深度。

旱能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对灌区渠系进行了清淤除障、砂浆硬化、裁弯取直整治,按照“干、支、斗、毛”分级配套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灌溉配水网络,渠道水源跑、冒、滴、漏得到有效治理,耕地沟渠通畅。通过实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县项目,全县已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9万亩,渠道水利用系数由0.40提高到0.55,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60万公斤。

此外,小农水项目的实施,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旱涝保收,还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全县改造后的渠堤得到衬护加固,渠堤经受住洪水的冲刷,没有发生倒塌,减少了水土流失,大大减轻了汛期渠道淤塞程度,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积极作用,促进了当地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顶:8 踩:9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2 (5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4 (51次打分)
【已经有51人表态】
8票
感动 感动
6票
路过 路过
7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7票
搞笑 搞笑
6票
愤怒 愤怒
4票
无聊 无聊
8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永丰农家书屋:58名残疾人吃“文化”饭
  • 下一篇:永丰一教师捧“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桂冠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