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吉安模式”:一幅城乡统筹发展的秀丽图画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晚报   发布者:山野农夫
热度162票  浏览3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1年10月12日 09:43
小桥流水亭子间,幢幢高楼立起来,健身设施装进了公园;
    村庄道路硬又平,崭新轿车停门前,出门行走犹如在城市;
    垃圾卫生搞干净,生活舒适环境美,乡村旧貌如今换新颜……
    这是近年来,我市4842个新农村建设点,所串成的一幅城乡统筹发展的秀丽图画!
    我市辖13个县(市、区),214个乡镇,国土面积2.5万平方公里,农业人口383万,是一个农业大市。近五年来,我市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以发展生产和农民增收为主线,从“五通一气”、“三清三改”入手,累计投入资金约20亿元,惠及21.6万户,89.6万人。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909个、专业合作社1037家,覆盖新农村建设点4562个;改路10292公里,改水21.08万农户,改厕20.61万农户;新建休闲活动场所5817处,农家书屋4207个。
    
基础篇
审时度势,充分利用有利时机

    我市有生态资源丰富的绿色土地,自然资源丰富多样,林业用地面积399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是国内湿地松、松木等经济林的重要生产基地。粮油面积大,是全国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潜力巨大。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市上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加快了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
    我市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乡)一业”产业格局,努力发展草食畜禽、花卉苗木、时鲜果茶、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油、烟叶蚕桑药材、林产化工及竹木精深加工等八大产业。全市产业特色鲜明的乡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50%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达909个,专业户3万余户。同时,依托产业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22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38家),农村专业合作社1037家。全市专业村、专业合作社覆盖新农村建设点4562个,辐射带动农户20.75万户。农业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发展篇
依靠群众,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为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市按照“五优先,一衔接”(“五优先”即群众积极性高的村优先,主要交通沿线和风景名胜区所在的村优先,产业特色明显的村优先,人口多、规模大的村优先,民主管理基础好的村优先;“一衔接”即与涉农项目资金搞好衔接)的原则,把4842个省批新农村建设点科学合理分布到各县(市、区)的每个乡镇,使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较好的群众基础。
    在新农村建设中,我市充分尊重和确定农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和实现农民的权益,做到农民的事情由农民作主,农民的事业农民来办。比如在制定村庄整治规划中,先根据群众的意见和当地实际搞出规划草图,后召开全体农户大会,由农民群众提出意见,经85%以上的农户同意后方可按规划组织实施。在新农村建设项目的确定上,搞什么项目,搞到什么程度,都要由85%以上的农民同意后方可进行建设,所有的“大事”农民自己说了算,所有的“大主意”由农民自己拿,绝大多数新农村建设点农民群众,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
    我市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专项投入,2006年以来,省、市、县三级新农村建设专配资金累计投入7.29亿元。市、县每年组织1000余个单位帮扶工作组,共4000多名干部下派到建设点,指导、帮扶、参与新农村建设。单位帮扶工作组累计为驻点村投入帮扶资金达1.30亿元,实实在在为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称赞。同时,积极鼓励有关单位、民营企业、社会知名人士捐资捐物,从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新农村建设支持,充分发挥全社会力量齐心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我市开展新农村建设的每个村点都由农民群众民主选举办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退伍军人、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组成农民理事会,共组建了理事会4673个。建设点实行自主建设,所有大小事由理事会来运作,如试点申报、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工程监督、管护制度等。
    
改革篇
敢闯新路,大胆创新“吉安模式”

    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建设新农村没有固定的模式,我市结合实际,大胆创新,从农民群众最迫切需要又能解决的事情做起,积极探讨实施“五通一气”工程,并被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称为新农村建设“吉安模式”。
    在编制村庄规划中,我市注意保留农村历史文脉,保留千年古建筑文化和红色古迹,做到保护和开发并举;注意保留山林、河流、水塘,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风貌,体现乡村特色,凸显田园风光,而且做到基础设施、社区服务、房屋设计三配套。全市214个乡镇、253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总体规划,3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庄规划已完成90%,为村庄整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市100%的乡镇、92%的行政村已通油(水泥)路,硬化新农村建设点通村及村内主干道4971公里、村内其他道路5221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户累计38.25万户;沼气用户达26.91万户;100%的行政村实现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覆盖村庄达96%以上,新农村建设点基本实现了“五通一气”的目标。
    以农村清洁工程建设为重点,狠抓村庄环境整治。全市建设点拆除空心房、破旧房318.59万平方米,20.61万户农户使用了三格式(三瓮式)水冲厕,建垃圾池20.60万个,垃圾中转站127处,垃圾焚烧炉859座,修建排水沟182.15万米,清理、浆砌水塘1.87万口,栽种绿化树木83.84万株,新建休闲活动场所5967处。农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我市每个新农村点都建有一个文体活动室(图书室),一处休闲场所,一个宣传栏。农民理事会在村两委领导下,建立健全社区管理制度,组织领导农民发展农业生产,提供公共服务,开展文体活动,调处矛盾纠纷,建设和谐村庄。全市有农家书屋4207个,万村书库150处,农村超市2363家,农村卫生室3478个,农村综治室2806个。新农村建设中涌现了一批先进单位,吉水县八都镇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永丰县瑶田镇梁坊桥村落社区被评为“全省十大和谐社区”,22个乡镇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镇”,5.15万农户被评为“市文明信用户”。
TAG: 吉安
顶:8 踩: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11 (55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6 (48次打分)
【已经有43人表态】
10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7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4票
搞笑 搞笑
3票
愤怒 愤怒
5票
无聊 无聊
5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吉安公交车2011年10月8日起执行冬令时运行
  • 下一篇:票送学生手中随时增加班次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