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统筹发展实验区
——青原区第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解读四
【关键词点击】完善和带动农村建设扩大和提升产业规模激发和增强发展活力
【报告摘录】充分利用省政府给予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产业要素向农村扩展、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把青原区建成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报告解读】一是有序推进,完善和带动农村建设。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优化城乡发展布局,全面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特色城镇建设。要加大力度改危房、改立面,通过市场运作,推进一批小城镇新社区的开发,切实落实城镇规划建设、圩镇管理、社会稳定等责任,加快小城镇规模拓展和环境优化。有计划地实施村庄合并,规划建设中心村镇,引导农民、产业、公共服务向小城镇集聚、向中心村集中,形成梯次合理的新型农村社区布局。全面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深入推进以“六改四普及”和“三绿一处理”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努力做好镇村联动和整村推进两篇文章,整体提升农村基础条件。实施交通畅通工程,着力推进农村公路网络化和城乡交通网络化,到2015年实现50%县道达3级、80%乡道达4级。
实施农田水利升级工程,大力推进水利设施除险加固和土地开发整理,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积极实施农村水、电、气、房改造工程,扎实开展环境保护工程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村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质、一流的生态和一流的人居环境。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积极对接落实支持政策,加快道路、水利等基础建设,快速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条件;扎实推进深山移民工程,帮助畲乡群众走出山区、远离危害;立足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全面拓宽群众致富门路,确保2012年少数民族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二是发挥优势,扩大和提升产业规模。青原绿色长廊的自然禀赋为我们发展城郊绿色生态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壮大产业规模。在青东公路沿线打造一批农业示范基地,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一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实现城郊农业、休闲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积极向上争资、对外引资,探索农业招商新路子,推进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开放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强化农业品牌经营理念,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无公害品牌标识,打造一批青原本土品牌,扩大青原生态农产品影响力,着力打造安全农业。三是锐意改革,激发和增强发展活力。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在于突破现有体制束缚,形成城乡联动、一体发展的格局。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开展集约用地试点,形成城乡土地利用一体化平台。推进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完善乡村财政转移支付、财政激励、最低财力保障等机制,尽最大努力化解乡村债务。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引进村镇银行,拓宽金融服务,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机制,形成政府推动、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城乡建设模式。推进户籍管理改革,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与社保、计生政策相衔接的户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鼓励农民向城镇集聚。推进社会职能管理改革,实现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推进基层民主制度改革,拓宽基层民主渠道,形成城乡一体的民主监督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