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山 村 联 网 大 世 界 | 流 转 出 新 生 活
小山村联网大世界
□首席记者张晶
都说新干县潭丘乡中洲村有“两多”:做生意“闯世界”的多、爱读书“看世界”的多。如今,中洲有了第三多:上网“游世界”的人多了。借着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试点的机会,该村移动用户数从2009年的845户增加到现在的1102户,且无线座机移动宽带用户分别达106户、102户,用户普及率31%,村民们过上了联网世界的信息高速生活。
村务公开用上了LED显示屏、家家户户随时可入光纤宽带网、足不出户农产品“走”进大世界,成为中洲人网络生活的真实写照。
8月29日,记者走进中洲村委会。村部两侧,入眼干净清爽,没有到处张贴涂写,大门上方一块长条型的LED显示屏滚动着实时信息。“以前发个通知,又写又贴,破坏卫生又影响美观,现在好了,村务信息随时换,快捷及时又环保。”村支部书记邹成保介绍。
信息化,不仅延伸到村部,更覆盖了家家户户。“宽带办理网点就在家门口,填张申请,当天技术员就会上门。”上个月办理了宽带业务的村民邹美根如今惬意地享受着网上冲浪的感觉,不仅可以随时上网听音乐、点播影视作品,从事木材生意的他还可以及时了解全国木材行情。移动公司斥资100多万元,将光纤网线从4公里外的潭丘乡拉到了中洲村,如今中洲村民只要有需求,随时可接入光纤宽带。“就像城里人一样。”邹美根美滋滋地说。
“今年又可以卖个好价钱了,现在15公斤以下的仔猪可以卖到800元一头。”,江西中洲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良种场内,养猪专业户邹江平正在“移动新农村”平台上与经销商聊得正欢。打开QQ,他的“战略”好友可真不少,有饲料供应商、经纪人,还有养猪同行。借着信息化的平台,邹江平去年一年出栏3000多头仔猪,销售网络扩展到了广东、上海、浙江等地。从前都是经纪人上门谈价钱,说多说少只凭一张嘴, 如今,网上有全国价格作参照,不仅可以卖个好价钱,来年养猪规模心里也有个谱。
“移动新农村”,这是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一个“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每天都会更新科技致富信息及特色产品等。利用这个平台,村里如今新引进吊瓜、獭兔两个特色品种,农产品销售更像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流转出新生活
□本报记者蒋阿平
8月29日,新干县七琴镇金龙村村民邹宝仔家占地1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已经建第二层了。正忙着搬砖的他揩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乐呵呵地说:“多亏村里搞了土地流转,我买到了老屋旁边的这个柴棚,不然我这房建不起来。”
小洋楼的宅基地,原来是邹宝仔家约80平方米的老屋,和旁边一间别人家的简陋柴棚。邹宝仔早就想拆旧建新,“就我自家老屋这点面积太小了。”建房的愿望就这样被搁置,直到村里搞起了土地流转。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吹来,村民们纷纷要求批地建新房,可村里没有空地,就只能占用耕地。“与其这样,不如由村集体按照村里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把村里要拆除的危旧房、猪栏、牛棚等闲地收回来,再统筹给要建新房的村民。”党员代表大会上,大伙合计出这个办法。
办法好是好,村民同不同意呢?村里紧接着召开了村民大会。经过大家商议和投票,决定由村集体以平房每平方米补助50元、猪栏每平方米补助30元、村中的自留地每平方米补助10元的标准,收回村里空闲的宅基地。想要建新房的村民再以每平方米110元的价格向村集体拿地。
金龙村就这样成功收回了1.7万多平方米宅基地,一栋栋坚固美观的小洋楼取代了原来破旧的老房、猪栏、牛棚等。
但新农村建设可不是单纯的建新房子。“村里没一分钱,怎么搞新农村建设?”村主任邹桂根回忆说。当时,金龙村是全县出了名的穷村,“欠账20多万。”
“多亏了土地流转。”邹桂根笑着说,“给村里筹到新农村建设资金200多万。”借市场的手流转土地,既解决了建房用地问题,节约了耕地,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还统筹实施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5公里的进村路、环村路修通了,漂亮的休闲广场、篮球场建起来了,农家书屋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今天的金龙村俨然一个城市社区。
开石材厂、建砖瓦厂、狮古亭水库搞养殖……交通好了、环境好了,村里赚钱的路子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村里一位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最头痛的就是说媳妇,去年村里说了20多个媳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