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在南非的大海里摸大鲍鱼

热度300票  浏览6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1年2月25日 12:41

不幸的是,当时钓上来的“癞蛤蟆”吸引了很多人围观,有一位巡逻警察也过来凑热闹,他说这条鱼没有长到食用长度,必须要放生。于是只得把它丢回海中了。等朋友租来快艇后,我们便开到广袤的印度洋中垂钓去了。三个多小时下来,收获倒是不小,很多鱼儿都叫不上名字,小鱼都被放生了,否则若被警察抓住,会被冠以“捕食不符合食用长度的鱼类”的罪名,可是轻则罚款、重则坐牢的。

“飞蝇钓”悄然流行

南非,目前正在流行的一种钓鱼方式叫“飞蝇钓”。“飞蝇钓”与普通垂钓的最大区别在于钓鱼时的“动与静”。普通垂钓,是要把鱼钩和鱼饵深入到水中,然后坐在岸边或船上静静地等鱼儿上钩;飞蝇钓则不同,它要求垂钓者不断在水面上晃动鱼线和鱼钩,整个过程是动的,让鱼误认为水面上晃动的鱼饵是飞动的小虫子,然后自动浮上水面咬钩。

南非的“飞蝇钓”虽然规模尚不如新西兰、美国阿拉斯加等地,但经济实惠,再加上南非自然风光无比幽美,每年吸引大批海外钓客前来一试身手。由于鳟鱼在海水、淡水中均能存活,因此在南非的海边城市和内陆城市,均出现了大小不一的“飞蝇钓”旅游点。据统计数字显示,该项目每年能为南非带来2900万美元的收入,除去“飞蝇钓”景点外,还带动了渔具业等相关产业发展,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当然,该旅游项目也遭到了一些生态学者的抨击。生态学者发现曾是东开普省最常见的鱼类“圆鳞攀鲈”目前濒临灭绝,除去环境污染外,这还与“飞蝇钓”引进南非内陆有关。原来,鳟鱼并非南非淡水中的本土鱼类,是因为“飞蝇钓”的需要才被引入淡水,未料鳟鱼适应性强且生性凶猛,把圆鳞攀鲈都快给吃光了。生态学者认为,正是南非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发展“飞蝇钓”,这才导致了圆鳞攀鲈濒临灭绝,要经济还是要生态,这是南非面临的重要抉择。

TAG: 鲍鱼 大海 南非
顶:13 踩:18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07 (8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3 (93次打分)
【已经有92人表态】
23票
感动 感动
15票
路过 路过
11票
高兴 高兴
11票
难过 难过
7票
搞笑 搞笑
7票
愤怒 愤怒
7票
无聊 无聊
11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去芬兰体验冰雪乐趣(图)
  • 下一篇:世界十大最理想结婚城市(图)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