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外媒格外关注地震灾区藏汉关系

热度159票  浏览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0年4月23日 17:39

  65岁的藏族老人根遥(音)和他20多位家人待在赛马场一角,他们有4个帐篷。他掀起一个帐篷的帘子,露出20多箱水、方便面和肉罐头。旁边两个烧黑的锅放在水泥块搭成的炉子上。说话时,根遥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笑容,“锅和毯子都是我们自己从倒塌的房子下面挖出来的,国家挺关心我们的。”

  以上是美联社记者在青海玉树灾区耳闻目睹的一幕。玉树地震发生后,数十位境外记者云集灾区。出于习惯性思维,西方记者在报道中国救灾行动时,往往会拿着放大镜来挑刺。但即便如此,他们对中国在这个海拔约4000米的高原地区展开的史无前例的高难度大救援也挑不出多少毛病。相反,地震救援之艰辛、中国各界反应速度之快,以及汉族与藏族在面对灾难时不分你我的关系,让外媒大为感叹。

  中国再现九州同哀

  4月21日晨,北京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显得有些阴沉,似乎是在为千里之遥的玉树地震遇难者致哀。

  这一天,是玉树地震一周纪念日,中国为玉树地震遇难者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在这一天里,中国全国各地及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一切的公共娱乐活动暂停。这是中国继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第二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民众举国哀悼。

  当天上午10时,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向地震遇难者默哀3分钟。在地震灾区玉树结古镇,上千名佩戴白花的各族各界群众聚集在镇政府广场悼念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当地最大藏传佛教寺庙结古寺举行祈福活动。青海省西宁市的大街小巷,汽笛长鸣。

  而就在此前一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组织了一场为玉树地震灾区募捐的特别节目,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晚会上有一首歌唱道:“太阳与月亮,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光明;藏族与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她们的妈妈叫中国……”

  外媒眼中的藏汉关系

  在玉树藏族自治州,95%的居民皆为藏民。西方媒体在报道此次地震相关消息时,几乎全都强调了这个基本事实,并对汉藏关系予以格外关注。

  《世界新闻报》记者在跟踪大量境外媒体有关玉树地震的报道后发现,大部分境外媒体对中国政府此次迅速高效的抗震救灾工作、玉树灾区的汉藏关系予以了比较客观和正面的报道。

  比如说,西方多家媒体连日来都援引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现代西藏研究小组主任罗伯特巴尼特的观点。巴尼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国政府所提供的援助,藏族人当然是感激的,这在过去也是一样。”他还强调,玉树“有一个值得自豪之处:藏民与地方当局的关系非常好,这里的藏人能够建立自己的组织、学校和图书馆”。

  西班牙《公众报》报道说,地震发生后,西藏僧人与解放军肩并肩实施救援的画面被各大媒体反复播出,展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局面。中国其他地区也向藏民们伸出了援手,有人捐款,有人充当志愿者。西班牙《世界报》的报道则认为,这次地震救援是中国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个契机。如果救援行动取得成功,北京将会在藏族居民中赢得民心。

  日本《朝日新闻》的报道也指出,考虑到此次地震中的受灾群众多为藏族居民,中国领导层强调“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陆续采取了一系列“罕见”政策,表现出对抗震救灾的高度重视。比如说,胡主席缩短对南美洲的访问提前回国,而温家宝总理则于地震次日抵达灾区,并推迟了访问东南亚各国的时间。

  美国《新闻周刊》在报道中援引一名姓杨的中国博客写手的话说,“这是一次机会,让我们了解藏人和我们一样地生活,一样在经历痛苦……”地震可以“前所未有”地促进汉藏草根阶层的相互理解。报道还说,中国的网络论坛上满是各族人民,主要是汉族人对灾区人民的哀悼和祝福,“这是同情,不是幸灾乐祸”。报道认为,中国各地对地震的反应将增强藏族民众对国家和政府的归属感。

  连一向对华不太友好的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报道说,结古镇居民、藏族人果央扎西(音)自愿帮助发放救援物资。他说,随着救援物资的进入,以及胡主席和温总理的探望之后,当地的士气有所提振,“人们的情绪在逐渐稳定”。报道还援引他的话说,在地震发生后,汉族人民的广泛支持“感动了藏族人民的心”。

  肯定中国的救灾能力

  众所周知,境外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常偏爱负面报道。不过,这一次,绝大多数外媒都如实报道了当地救援工作的难度、进展,并大量报道了几起救援奇迹。

  美国《纽约时报》15日报道说,在地震灾区,“寒风刺骨,雨雪纷飞,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救援人员面临的障碍不光是严寒,还有高原反应。”英国《每日电讯报》15日的报道援引一位中国年轻救援人员的话说,他所在的队伍是“从中国最南端飞过来的,坐着卡车在充满危险的山路上整夜奔波,最终到达灾区”。

  境外媒体对中国的救援速度和能力也大多非常肯定。路透社15日报道说,温家宝总理当天通过手提式扩音器鼓舞当地受灾群众。当地人说,他们“很高兴看到救援行动开展得如此迅速”。美联社20日的一篇报道说,“灾区的救援和重建工作正在加速进行。电力和通讯服务已经基本恢复,运送救援物资的车队源源不断地到来。停在通往结古镇的主要道路上的军用运输车队排起了几英里的长龙。”

  对中国此次救灾中展现的开放,境外媒体同样印象深刻。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说,中国方面欢迎中国和海外记者前往报道救援工作的进展。该报援引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迈克尔穆尔的话说,他在前往玉树的路上,“没有受到阻拦”。

  境外舆论仍有杂音

  在总体比较客观的报道中,西方媒体也有一些刺耳的声音。比如,《纽约时报》的多篇报道带有明显的挑拨汉藏民族关系的意图,声称当地藏民“不信任”汉族人,而且还丑化中国军方救援人员爱在镜头前抢功。美联社的报道中也强调了藏民对汉族所谓“愤怒”,并称中国当局“限制”藏民的政治和宗教自由。

  对这类明显有失公允的报道,连一些西方媒体也不认可。英国《卫报》援引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藏族问题专家罗伯特巴尼特的话说,玉树是一个当地官员与群众关系良好的地区,一些人对此作了负面的解读,“但在现场,情况大不相同。”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研究所陶文钊研究员认为,《纽约时报》等西方媒体的不实报道一点也不奇怪。他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采访时指出,西方有些编辑或记者常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喜欢“鸡蛋里挑骨头”,把“蚊子说成大象”。中国也没必要指望外国媒体一致叫好,国际社会此次已经发出比较公正的声音。

  陶先生还告诉本报记者,他曾与一些西方媒体记者交流过,对方告诉他,实际上他们在写报道时往往比较“平衡”,既说中国好的一面,也会指出问题所在,但“坐在纽约办公室里的”编辑由于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或者对中国存在偏见,常常只留下报道中比较负面的一些内容。

顶:10 踩:1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73 (48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51 (49次打分)
【已经有38人表态】
5票
感动 感动
4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4票
难过 难过
6票
搞笑 搞笑
7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5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审计署调查结果:675亿土地出让金管理失范
  • 下一篇:美国政府首次组织高级官员来华培训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