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过敏会引来“大红脸”
省会的王女士前两天去郊外春游,置身温暖的阳光中,欣赏着草长莺飞的春色,很是惬意。没想到第二天脸颊、颈部就出现一片片红色的斑疹,有的上面还有米粒大小的丘疹,感觉发痒又不敢抓,整个脸也干巴巴、紧绷绷的,原本白皙的脸庞这下变成了“大红脸”,只得戴上口罩、帽子“全副武装”地去看皮肤科门诊。
据接诊的省中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刘焕强介绍,最近来皮肤科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尤其是闹“大红脸”的患者最多,上周几乎天天接诊10多例。他提醒公众,春季皮肤病多发,大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出现面部红疹等不适应及时就诊。
刘焕强解释说,这种“大红脸”医学上称“多型性日光疹”,主要是对日光中的紫外线过敏而引起的。一年四季中,冬季阳光的紫外线含量最低,人们对于紫外线的敏感性也比较弱。春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含量最高,而人们在此时对紫外线的敏感性又最强。而且,按人们的工作环境分,室内工作者较室外工作者敏感性高;按性别分,女性对紫外线的敏感性高,男性则低。加上春季多风,空气干燥,花粉、粉尘满天飞,皮肤会变得更敏感、更易诱发皮肤疾患。
多型性日光疹比较好辨认,最常见的症状是面部红斑疹、结痂、脱屑,严重时有轻微的灼痛感,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充血、水肿、糜烂、渗出等,影响生活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出现“大红脸”,起初总是盲目自我治疗,有的用热毛巾热敷来解痒,有的买来消炎、抗菌、甚至含有激素的药膏来涂抹。“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日光疹不是真菌感染,不能随便乱用药膏,否则会造成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后果,反而会加重病情。特别是使用含激素的药膏,可能会造成药物依赖性皮炎,这又是一种病,使以后治疗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大。”刘焕强提醒患者,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如可口服抗组胺类抗过敏药和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片,使用9%的生理盐水冷敷皮肤等方法减轻症状,如果情况较为严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弱激素类药物。
刘焕强表示,紫外线过敏是体质的问题,治疗“大红脸”还得以预防为主,做好日常生活调理防护很重要。他建议,光过敏者外出旅游时最好戴上宽边防护帽,或用遮阳伞遮挡,并应穿浅色长袖衣衫,可适量涂擦防晒霜等防护剂保护皮肤。外出活动最好避开上午10时到下午2时之间日光最强烈的时期,外出归来要把落在脸上、颈部、手背的花粉、灰尘等过敏性物质清洗干净,以减少致病的机会。在洗脸的过程中,不要用碱性强的肥皂,以免刺激皮肤。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以保证多种维生素的供给,不宜吃刺激性食物如生葱、辣椒、生蒜等,也不宜吃鱼、虾等发物,以防病情加重。
链接:
什么是光过敏反应
医学上将光敏反应分为光毒反应和光变态反应,对于前一种患者来说,是因为受光的剂量太大引起的,而后者就是俗称的光过敏反应,变态反应是由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的对机体不利的病理过程。
一般来说,光过敏有遗传倾向,光过敏者本身体质对日光敏感。另外,肤色不同的人,对光的耐受性不同,皮肤较白的人对光的耐受性较皮肤黑的要差。或者由于受外界诱因刺激,比如摄取、使用某些光敏性药物或化学物质,或食用光感性食物如菠菜、香菜、莴笋、油菜、无花果等,因此这些光感性蔬果最好选择在晚上吃。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46 (80次打分) | |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4 (96次打分)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