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新闻周刊齐齐唱衰伦敦(图)
风暴正在路上
而现在,全世界都遭受信用危机所带来的苦果。繁荣不再,即将步入的是艰难岁月。《时代》指出,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急转直下,在过去一年里跌落了35%;三家知名的英国银行诺森罗克、HBOS和Bradford&Bingley纷纷陷入困境。《时代》也预见说,接下来不可避免的将是:裁员、在职人员红利的缩水以及节省开支。这些都将会影响到房价和人们的消费习惯:时髦餐馆、标价过高的咖啡馆、昂贵的旅行计划、华贵的定做西装、香薰疗法这些事物都要受到牵连。
这一次的经济萧条与之前的都有所不同,它来势更加猛烈。值得注意的是,《时代》最担忧的是,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时间与房地产的回落相一致,这一点是不同寻常的。“在过去,通常都是一个接着另外一个发生,它们很少会同时出现。”文章这样分析。由于英国过去十多年房屋债务问题的累积和爆发,问题进一步恶化,人们对此却无能为力。时代周刊给出这么一个惊人的数字,与1995年106%的房屋债务比例相比,英国目前的房屋债务比例达到了173%,甚至超过了“肆意挥霍大国”美国139%的比例。
除了列举令人担忧的种种现状,《新闻周刊》则细数了伦敦会成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原因以及未来走向。“真正吸引人们的地方,就是这个城市放任自由的商业文化。”新闻周刊一针见血地给出这个理由。在过去,伦敦只是遵从着一系列商业道德和准则,并没有对整个市场机制做出改变。很少的规定,太多的信任和放任自流。结果,这种政策规章上的纵容,导致了人们对于金融产品和运作过程的钻营取巧。当然,伦敦也由此遭受更多的厄运。《新闻周刊》预测说,比起他们的纽约同行,伦敦金融界人士命运将更加凄凉。由于伦敦自由灵活的劳工市场,裁员会变得更为轻松容易。这一政策之前吸引海外公司搬至伦敦吸纳人才,现在又将导致这里的劳动力市场最先受到裁员冲击。据估计,伦敦将在今年丧失4万个工作职位。
政府介入的危险
而最令人担忧的还是政府的介入和干预。舆论普遍预计,一旦英国政府出台了更为严格的政策,将会破坏伦敦原有的特色。卖空抛空的禁令已经让人们神经紧绷。接受《新闻周刊》采访的一名对冲基金公司的主席表示,这种寻找替罪羊的行为只会让原本良好的规范环境受到影响,“我们担心的并不是决策者,而是公众意见,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