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心病”之惑

热度255票  浏览1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10年9月28日 17:49

一位刚过30岁的小伙子,看起来非常健康,但他一直觉得自己有病,10年之前,他放弃工作,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个人放在绝对安静的环境里,他能听到自己全身关节咯吱咯吱的响声。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过分关注则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

刚过30岁的小张看上去只有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不管谈话还是穿着,都十分讲究。然而,你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健康而自信的男孩竟然有近10年的求医经历。

  “我就是觉得我有病”

在父母眼里,小张从小就是一个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不愿与生人打交道的孩子。长大后,小张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古怪,与同学总是谈不到一起,与父母也经常发生冲突。好像周围的一切人、一切事都不能令他满意。一个不经意的机会,他接触到一本关于心理学的书籍,翻完后,他觉得自己存在书中所说的“心理欲望过高”的问题。从那时开始,他便踏上了漫漫求医路。

小张的第一个医生便是著名的心理医生李子勋教授。在李教授那里,小张得到答案是“你没有心理问题。”从李子勋教授那里回来有一段时间,小张觉得很轻松。可是后来,他愈发觉得自己心理有问题。“那时候的我基本与外界没有多少联系了,总有一些理想的东西压着我,我把这个世界想像得很完美,周围的人和事很难达到我的要求。我觉得自己一个人被冷冰冰地扔在一个很黑的地方,呼吸困难。而且经常莫名地感到心慌,肠胃也不好。”小张说,“我虽然知道那个心理专家很不简单,可我就是不相信他,开始在书店里搜一些书,并且注意宗教方面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答案。”

据小张介绍,10年以来,为专心治“病”,他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一直往返于医院、寺庙之间,希望寻求一种解决的办法。他看了很多名人的书籍,访过很多名医,也住院治疗过几次,但都收效甚微。甚至有3至5年的时间,他没有任何欲望,觉得自己被死亡压迫得喘不过气来,还被当作抑郁症而治疗过。

  “病”根在于适应障碍

“这是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案例。”河北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李幼东说,这么多年来,小张都找不到一个突出的症状,却又总感觉不舒服以致不能上班,一直以一个病人的角色,生活在一种病态之中。这期间他也很努力地从医学或宗教的角度去探索追寻,在探寻过程中又反复不断地强化着自己是一个病人的感觉,甚至出现了许多躯体化的症状如疲劳。于是更加心安理得地认为“我有病,我不能上班”。

李幼东指出,小张的情况属于一种人格偏离,不能称之为精神疾病。从性格上,小张属于神经质类型,这类人易敏感,他们追求完美,对自己和外界要求很高,追求成功的欲望也很强烈。这种性格的人很容易遇到挫折,受挫折后自己又没有足够的能力面对和解决,也就容易产生适应上的问题即适应障碍。

鉴于小张一直沉浸在自己虚拟的世界,对于他的治疗,李幼东表示,最主要的是医生要把他从自己设定的理想化世界里,重新拉回现实,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并得到满足。在治疗中,她没有让小张以一种病人的角色出现,而是作为她的助理出现在治疗过程中。目前,小张非常喜欢自己的现实角色并取得了满足感。

“其实,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李幼东指出,以各种各样理由“宅”在家里的“宅男”、“宅女”们,大部分都是因为在生活中受到挫折,不能适应现实社会。有的人一不顺心便对家人施以攻击性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发展为严重的心理疾患。其实,这是一种人格偏离,因不能适应社会而导致。在国外,有专门的社会工作者或心理专家对不同层面适应不良的人做治疗。因此,她建议有适应不良情况的人群应及时去看医生以做针对性的治疗。

TAG: 心病
顶:12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9 (76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04 (77次打分)
【已经有79人表态】
10票
感动 感动
13票
路过 路过
8票
高兴 高兴
11票
难过 难过
8票
搞笑 搞笑
12票
愤怒 愤怒
9票
无聊 无聊
8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警营“QQ群”心系残障孩子
  • 下一篇:石家庄一女士家事写成剧本 网上招募演员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