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旅行”第二站:回收利用谁来管
设施不卫生:车辆陈旧肮脏
场景――― 运送;9月3日 6:00
塔冢村总倾倒点
“车太旧,载重也小,脏的厉害。每次开起车就走,不然运不完,会遭做生意的抱怨。”往塔冢村总倾倒点运送垃圾的卡车司机张师傅说,每天这十几吨垃圾,得来来回回跑十五六趟。
塔冢村几位负责打扫卫生的村民告诉笔者,街巷中的垃圾在清扫后,会堆积到街头的一处倾倒点,由专人运往总倾倒点。在他们的指引下,笔者找到了把垃圾运送到塔冢村总倾倒点的卡车司机张师傅。
张师傅开的小卡车,车载重每次装不了一吨。据笔者了解,卡车使用超过十年了。只见车身破烂,裹着黑乎乎的油污,所过街巷,人畜避之不及。他告诉笔者,自己是村里请来的,“这活太脏太累,开的工钱也低,没人愿意干。每天这十几吨垃圾,得跑十五六趟。”
这样的运送场景,省会的市民并不陌生。以青园街为例,市民常能见到裹满油垢的运垃圾车辆经过,车身锈迹斑斑,没有车棚,沿途脏水直流,臭味熏天。采访中,提到此事,市民均大皱眉头,几位晨练的老人说:“生活垃圾是垃圾,可运垃圾的车辆也成了垃圾。希望相关部门能关注关注,提高城市文明水平。”
石家庄市环境卫生管理处网站上《我们向社会公开承诺》是:“生活垃圾转运站管理:生活垃圾转运站实行日产日清,定时清杀,运输车辆离站时洁净,沿途不撒漏,垃圾容器干净整洁,站内设施及时刷洗,有破损随时更换,垃圾站内外环境整洁。”对于塔冢村总倾倒点这样担负着巨大转运任务的地方,运送垃圾的进出车辆是否也该及时保洁、定期维护呢?
垃圾利用少:缺乏有效回收
场景――― 回收;9月3日 7:00
贾村垃圾中转站
5岁的小强昭坐在垃圾站平板房的椅子上,安静地玩着妈妈刚从垃圾里拣出来的玩具。
几米远地方,他的爸爸妈妈正在一辆垃圾车旁,等候着垃圾从车斗里卸下来。垃圾一倒在地上,周围20多个拾荒者就一哄而上,把一个个红色、黑色塑料袋抢到自己面前,倒出里面不值钱的废物,把空袋子塞到背筐里,拣满一筐就匆匆倒到自家的平板车上。
垃圾抵达塔冢村总倾倒点后,由一辆大车每两天往外运一次,目的地是贾村垃圾中转站。在这个中转站,有一群靠拾荒维生的人。这群人里,有20多岁的小伙子,有年轻的夫妻,也有年逾五十的大爷。
垃圾里的“宝贝”很多,垃圾袋只是其中之一。调查显示,被“拾荒者”分类的这部分垃圾,仅仅只占垃圾总量的1%左右。
石家庄市2008年的数据显示,省会日产生活垃圾2600多吨,年产生活垃圾96.7万吨,且每年还在以8%至10%的速度递增。如此庞大的生活垃圾数量,在贾村垃圾中转站,这些拾荒者虽然起到了一些垃圾回收的作用,但是对于省会城市来说,庞大的生活垃圾仅仅依靠几十上百的拾荒者,而缺乏组织有力的管理,是远远难以实现有效回收和资源化处理的。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03 (93次打分) | |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 |
当前平均分:-0.26 (99次打分) |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