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香芋大王”陈细根

热度84票  浏览2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3年1月05日 22:04

他,曾怀揣100元钱南下“淘金”;为光大农民梦想,从企业家再返农民岗;他种出的“香芋王”9.8斤;他的目标是借党的二十大东风,打造2000亩蔬菜基地,为乡村振兴出力,为市中心城区居民打造丰盛的“绿色餐桌”……他,就是吉安市绿色农产品促进会副会长兼蔬菜专委会主任、吉州区田心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细根,一个敦实、略显腼腆的峡江汉子。

2008年,陈细根放弃自己与人合伙在东莞开的工厂,回到家乡做回农民。从做农产品物流开始到试种香芋,用了14年时间,陈细根成为保障居民绿色餐桌的“香芋大王”。

2012年起,陈细根首先在吉安县登龙乡试种香芋。2014年,陈细根有了一些种植经验后,觉得小打小闹不行,也引领不了群众共同致富,于是扩大规模,与人合作,投资120万元,流转了300亩土地,创办了登龙乡益农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登龙香芋等时令蔬菜,并把一些小的种植户们纳入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一开始,陈细根的农业生产发展得并不好,自己在东莞办厂赚到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后,却一直得不到回报。先是因为请了北方的师傅,选了北方的芋种,因为“水土不服”而造成产量不高。待技术改良后,产品销售又不好,价格不高,还是亏。

“开始的三年都是亏损。可开弓没有回头箭,硬着头皮也要上啊。”说起回乡从事农业的前三年,陈细根似乎回到了那些艰难的岁月,满脸惆怅。

2015年,陈细根继续扩大规模,并且将目光瞄准服务中心城区居民“绿色餐桌”,在吉州区长塘镇田心村又创建领办了一个田心蔬菜专业合作社。也在这一年,陈细根顺利与市中心城区本地大型超市对接,成功将香芋送进中心城区的千家万户,大受欢迎,并实现盈利。

信心满怀,希望在田。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6年,陈细根将田心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从100个扩建到200个。每到蔬菜生产旺季,被一条小河环绕着的合作社,就像个绿色海岛,瓜果飘香。特别是香芋的生产,经过多年摸索,从口感、品质,都已经深受吉安人民的喜爱。今年9月,更是收获了一枚重达9.8斤的“香芋王”,让人叹为观止。同时,仅香芋一项,每天市中心城区各大超市和城南蔬菜批发市场销售总量都达到1.5万公斤。陈细根成了名副其实的“香芋大王”。

如今,陈细根的合作社示范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和数百户农户种植、生产,免费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包销他们的农产品。肖明德等困难户长期在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每年获得2-3万元的工资收入,全部脱贫。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陈细根在想些什么呢?他说,要借党的二十大农业惠民政策的东风,把蔬菜瓜果种出“花”来,与农民朋友、合作社菜农们一起,让蔬菜成为吉州乡村振兴的“兴奋剂”,让瓜果成为实现我市“三区”目标的“添加剂”。他正在对接当地教育部门,想把田心合作社办成学生劳动实践基地,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蔬菜瓜果是怎么来的”,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他想扩大规模,要在吉州区建设一个2000亩以上的农业示范合作社,推进青原区坪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在保障中心城区蔬菜餐桌丰盛的基础上,辐射周边,有机会甚至要供应港澳,出口海外。

文/邹清华、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李夏署

责任编辑:邹洋

顶:6 踩: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1 (22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64 (22次打分)
【已经有29人表态】
6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6票
难过 难过
2票
搞笑 搞笑
4票
愤怒 愤怒
1票
无聊 无聊
1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吉州举行重大工业项目开工活动
  • 下一篇:万安用活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