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面 画传情
“老师,孩子上网课坐不住怎么办?”
“‘熊孩子’不听我的话,请老师批评教育他……”
这些来自家长对自家孩子的“吐槽”相信在很多班级群里都会看到。
9月9日,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一年级(7)班的班级群里却是另一番“热闹”。家长们纷纷“晒”出数学老师聂依明给孩子们速写的画像,感谢老师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教育引导孩子。家长说:“孩子看到画像,仿佛老师就在身边关注自己,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自觉多了。”
为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我市相关中小学积极开展线上授课。但对于还没有适应小学生活的一年级新生来说,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习惯是不少家长的共同烦恼。
看到家长们反馈的信息后,有着7年从教经验的聂依明老师,便想给孩子们一些别样的鼓励。她说:“对低龄段的孩子,一味讲道理和约束可能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我就想以一种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来引导他们。”
每当家长在班级群里发出孩子日常学习、锻炼、劳动的动态后,聂依明便细心地保存,利用休息时间画下来,并发在班级群里。“平时我也会用画画的方式来解压。疫情期间,用画笔定格下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既释放了自己,也让孩子们知道,就算不见面,老师也是关心他们、爱着他们的。”聂依明说。
一张张画像通过班级群回到孩子们手上,有兄弟对视的“有爱瞬间”,有遨游书海的“阅读时间”,有思绪放飞的“呆萌时刻”……看到画像的孩子们兴奋之余,生活配合度以及学习积极性都有了极大提高。一(7)班的尹诗远小朋友虽然刚刚接触网课,可认真的劲头一点也不输高年级的哥哥姐姐们。上课前,他还不忘叮嘱妈妈,一定要拍下来发给老师,这样老师才能画出他认真学习的样子。
当教鞭化身画笔,根根线条都是一位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吉师附小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疫情期间,我们所有教职工离校不离教,大家在完成备课、授课任务的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及家长的身心健康。对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家庭,学校和老师都积极协调解决;对情绪上出现波动的学生及家长,我们也全力疏导,让每一个家庭都成为战胜疫情的正能量。”
文/刘小安、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郭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