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旱抗旱进行时] “渴”不容缓 “旱”口保粮——新干水利改革增强抗旱能力小记
智慧水务“云”监控,购买抗旱设备财政奖补50%,群众自发开沟开渠引水,农技专家服务抗旱一线……连日来,新干县积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最大限度减少旱灾损失。目前,该县近3万亩受灾农作物,已有97.23%旱情得到有效缓解。近年来,该县积极探索“管水、治水、节水、用水”新路子,全面打好系列改革“组合拳”,为抗旱保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技赋能,专业监测有“凉方”
在新干县黄泥埠水库视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打开“新干县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平台”,随着鼠标点击,库区闸坝、渠道、出水口等地的图像、水位、水质等一目了然。“通过这个‘云’平台,可以24小时监测水库的放水量,全时段掌握库区的水情。”新干县水库建设养护中心主任杨海生介绍。
抗旱期间,“智慧大脑”实现了比人工更精准的计算与预警。在水利改革中,新干县大力推行智慧水务建设,覆盖全县的水情、雨情、工情的智慧水务监测网,有效提升了抗旱监测预警的精准度、抗旱救灾的时效性。今年8月下旬,黄泥埠水库工作人员通过平台监测,发现胡家新村农田水量不足,立即电话通知胡家新村小组长,控制低压管道上闸阀开启度,减少上游用水量,并通过轮灌,满足了胡家新村农田灌溉需水量。
以奖代补,高效保粮有“前景”
近年来,在水利改革中,新干县在实施水利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累计投入1200多万元用于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养护。该县今年出台方案,由县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新建的抗旱井和抽水泵按50%进行奖补。该县今年已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72万元,新建抗旱井152口,购买抗旱设备157台(套)。
网格管理,精准抗旱有“靶向”
近日,神政桥乡组织乡村干部驻守樟树下村委会石坑村小组,一连几天冒着高温酷暑,分段值守,保证上放下流,水流畅通,跟水到田。
该县以改革为契机,创新构建“2+N”水利工程运管新模式,由水库建设养护中心和河道圩堤维护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全县中型水库及其灌区骨干工程和重点堤防工程,并指导乡镇管理小型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工程。全县101座中小型水库、3个中型水库灌区,共配备管理员1072人;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河长组织体系,由8名县级领导任县域内主要河流及中小型水库的河长和执行河长,并明确乡(镇)级河长27人、村级河长138人。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外包维养,将全县分成四大维养片区进行网格化管理,推动维养专业化、标准化、制度化。遇到干旱,群众在政府的合理调配下按需用水合理用水。
文/ 罗小群、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胡正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