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好风光——泰和冠朝镇农业发展记事
露华秋浓盼丰收。
漫步田间地头,放眼望去,水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时期,一粒粒日渐饱满的稻谷分外喜人;红壤山坡上的一棵棵挂满脐橙的树,蔚为壮观;山岗上,油茶与岗梅套种,为荒山增添了希望……今年以来,泰和县冠朝镇立足农业大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系,有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今年上半年,冠朝镇实现早稻收割面积4.41万亩,亩产440公斤,完成年总产量的46%。该镇党委书记康淑贤说:“农业是基础,也是根本。冠朝是农业大镇,只有农业发展起来了,农民才能真正受益。因此,结合农民的需求,镇里积极发展特色农业。”
抓好耕地保护,稳定粮食产量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成片的水稻正处于抽穗扬花时期,连日来,农民抓紧秋后最佳时期,进行拔草、灭虫、施肥、抗旱等田间管理工作,确保水稻稳产高产。
看着充满希望的田野,该镇负责人表示,在今年开局之时,镇里就根据早稻生产1850万公斤以上的目标任务制定了《关于切实抓好冠朝镇2022年春耕备耕稳定粮食生产的通知》,详细且科学地安排了一年的生产任务,只为稳产高产,助力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从2月份开始,该镇就拉开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扫尾工作的序幕,1.5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并确保春耕前将高标准农田全部分田到户,投入早稻生产。同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为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用于粮食生产,该镇及时发现并纠正了社下村果园新增200亩耕地种植草皮的“非粮化”行为。另外,狠抓耕地抛荒整治。该镇因地制宜,根据“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菜则菜”的原则,采取大田托管、代耕代种等形式复耕复种早稻抛荒田350多亩。今年,该镇已重点培育了3户千亩以上、10户百亩以上、80多户50亩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全镇土地流转率达到了30%以上。
抓好畜牧产业,打响本土品牌
在冠朝镇,泰和一方净土农林有限公司乌鸡养殖基地里饲养着武山乌鸡。“我们不仅要保持环境干净整洁,还要放上轻音乐,让乌鸡轻松愉快地长大。”日前,一方净土的负责人刘伏生向记者介绍他的科学养殖法。
近年来,泰和一方净土农林有限公司在政府的扶持下,不断投入资金保护、养殖泰和地标产品“泰和原种乌鸡”,泰和乌鸡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所含18种氨基酸都高于其他品种鸡。目前养殖基地年出栏乌鸡30万羽,是全国最大的泰和原种乌鸡养殖基地,年产值近1000万元,走出了一条特色致富路。
乌鸡产业只是冠朝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
该镇还成功引进西昌凤翔农业企业,预计年出栏乌鸡25万羽;占地30余亩的绿泰源生态养殖小区二期项目12月底可完工并投产,预计年出栏育肥猪20万头。
冠朝镇严把畜禽产品质量关,今年上半年,全镇报检检疫生猪20多万头、肉牛1000多头、禽类10万多羽。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畜禽健康安全。全镇7名农防员不分昼夜下村到户、到场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共完成了8万多头生猪、3000多头肉牛、26万多羽家禽的疫苗接种工作,已全部完成了动物免疫档案填写上报、血样抗体采集报送等工作。该镇还开展了泰和县2022年肉牛产业发展整县推进项目实施工作,不断发展壮大泰和县肉牛产业。目前,已上报了9户符合条件肉牛养殖场。
农业是乡村振兴主线主轴,是冠朝镇发展的根基。近年来,该镇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推动农业特色、高效、优质发展,稳定农业“基本盘”。该镇积极抓好畜牧业外还重点打造社下村1100余亩脐橙基地项目及墩陂村1000亩岗梅、枳壳等中药材基地项目,不断做大镇产业“蛋糕”。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范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