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静静的晓东悄悄地红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108票  浏览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2年8月08日 08:19

晓东村原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一方面军总部机关旧址,后山六棵桂花树一字排开,仿佛一道坚实的屏障为乡民们遮风挡雨,又如一队列兵,守护着这片安宁的土地。梅科红 摄

在六棵桂花树下,研学人员在倾听晓东村的红色故事。何燕春 摄

□本报记者张建华

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江西省第一批红色名村、江西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西省“绿色社区、美丽家园”示范社区、江西省森林乡村、江西省2021年度乡村振兴模范党组织……集这批荣誉于一身的是万安县涧田乡晓东村。

记者是从“六子参军”这个故事初知晓东村的,此后多次打开卫星地图想从中看清她的模样。然而在那一大片浓郁绿色中,晓东村静静隐秘于群峰之中,她的恬静秀美不需要想象。7月下旬,记者终于走进晓东村。在91年前村中六位红军种下的六棵桂花树下,我与晓东村相对欢谈。这才得知,晓东村是畲族村,老地名叫小东村。

阵阵蝉鸣伴奏,记者坐在浓密凉爽的桂花树树荫下,凝神屏息,倾听着晓东村的前世今生,感受到了她的心跳和足音……

“我们红军就是要让穷苦老百姓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

7月27日一早,经过一个小时艰难攀爬,记者登上晓东村倚靠的群山中最高的山头。一尊三棱柱体的分界碑沐浴在旭日光辉中,“万安”“兴国”“赣县”字样赫然呈现。

1931年9月6日,也就是在这“一脚踏三县”的山之顶,时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的毛泽东,率领在晓东村隐蔽休整、待机数日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共苏区中央局两万多人,从这里兵分兴国高兴圩和泰和老营盘两路。分别与国民党军队交战,均告完胜,重重挫败了“第三次围剿”。

选择在晓东村隐蔽休整,一是当时红军主力从福建千里回师,一路奔波劳顿;二是执行此前研究决定的“诱敌深入”战略方针,以静制动;三是此地三县交界,地偏路远,平常少人注意,且山高林密、沟多谷深,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四是当地村民多因抗拒强恶势力迁居而来,参加革命的热情高涨,群众基础好。

“我们红军就是要让穷苦老百姓当家作主,过上好日子。”红军口中一致的话语,化作村民心中的信任。地里的红薯故意不收要留给红军、几十里挑粮送到红军驻地、故意敲破鸡蛋硬塞给受伤战士……运输队、洗衣队、救护队、打鞋队,这些名词就是这个山村暗夜里四处蹿出的温暖鲜亮的火苗。

红军在晓东村待的时间不长,但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其中入选“江西红土地上一百个红色故事”的“娘家念想成了公债券”最具代表性。此外,“晓东农协会喜迎红军来”“毛先生教农户识字”等也一直为村民津津乐道。

“毛先生教农户识字”讲的是毛泽东在入户调查时,看到一农户正带着儿子在用风车扬秕谷。风车正面写有“五谷丰登”四字,其中“丰”是繁体。毛泽东与农户打过招呼、问过村情、叮嘱好保密事项后,便问农户是否认识这几个字。农户坦言,“没上过学堂,大字墨墨黑,小字不认得”。毛泽东和颜悦色逐一教农户认这几个字。在认繁体“丰”字时,毛泽东补充说,“这个字有点复杂,说明老百姓想要丰收很不容易,要经历很多艰难,需要努力才能实现。”转而毛泽东又指着风车背面“谢家亮”几个字教农户,农户告知这正是带在身边那小孩的名字。毛泽东听后,亲切地说:“这个名字好哇,我们只要团结起来,就能打胜仗,这样我们的国家、我们穷苦人家都能迎来光明,都能过上敞亮的新生活。”农户起初似懂非懂地点头,后心中反复默念体会,当他突然感悟出这几句话的含义时,急忙追上去,毛泽东又正在另一户邻居家里谈笑风生。村里人这才知道,这个博学善言的男子就是毛泽东。

革命的火种映红了寂静的山村。离妻别母、兄弟结伴随部队扛枪参军的场景在村中不时上演。据解放初期烈士普查资料显示,那一两年踏上革命征程的晓东青年有110人,生还者不足20人,大多忠魂献给革命,忠骨埋在青山。

发生在晓东村的故事没有被时光忘却。故事是时代的影子,这些故事有的反映群众支持革命愿倾己所有,有的反映老一辈革命家善用机会向群众宣传革命,有的反映村民为翻身做主人主动参军。这些军民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动人故事,代代相传,铸成了晓东村的红魂。

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前后,万安县曾组织工作队前来晓东村调查研究。一年后,红军当年所住的一些房舍被钉上了木质红色遗址展示标志,以告慰先烈、启示后人。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历史的风尘湮没,晓东又悄无声息地归于沉寂。时光之水似乎在漂洗记忆,那些带着荣光的痕迹渐渐变得隐约不清。

“红军打仗死都不怕,难道在这点苦面前我们会认输?”

靠山吃山。村民凭借资源禀赋,端着油茶、笋干、林木等传统产业的饭碗,自给自足。“生活其实还过得去,甚至比山外还好一点。”但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山高地少、信息闭塞、自然环境恶劣的晓东村枯守一隅,逐渐落后,村民觉得自己不进反退。

20世纪快结束时,村中210户有117户属困难户,其中特困户就有92户。“进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骑自行车技术差点的都只能选择步行进出山。”“连电也没通,更别提电视、电话。”

1998年8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雷明生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乡村医生。他当村支书,群众心里也没有底:他能带领大家改变现状吗?

生于斯长于斯的雷明生心里有底:晓东村蕴藏在深处的红魂,应是启动发展的力量之源。

“要想富,先修路!”雷明生瞅准落后的主因,提出“要我当书记就得支持修路进村”。时任乡党委书记大力支持并带头上阵,动员全乡群众投工投劳为这个乡里最偏远的山村整出一条汽车道。

没有挖掘机,全乡群众只能一镢一镢刨、一锹一锹铲、一担一担挑;跨溪越沟,修桥没模板装模,大家就地挑来岩石顶板;路遇大岩石挡道,大伙塞钎挥锤,轮番上阵……人心齐,泰山移。当年一个冬季下来,进晓东村头的路总算筑好路基。虽不宽,但丝毫不影响村民视其为康庄大道。“那年春节,村民的年过得格外有味。”

这条路,给村里的基础设施改善带来极大便利。第二年,雷明生带领村里后生,肩扛手提把运到山脚下的电线杆立到了山坳,晓东村在世纪之交终于用上了电。第三年,村小改建,家家户户再也不用从赣县辗转一担一担挑砂来拌混凝土。

那几年真是苦,但看到书记为大家这般操心,群众心头也都涌着一股劲。“红军当年打仗死都不怕,难道在这点累这点苦面前我们会认输?”村民杨经煌说。

直到2010年,全村还有水珠坪、夜珠坪、上弯三个村小组没通公路,只有山间羊肠小道与外相通。“向上争取一点、村集体挤出一点、群众集资一点。”雷明生在村民大会上捐出1000元。前有一个领头后有一队跟随,8万元修路款很快筹集。

为节资多办事,雷明生带领村组干部和理事会成员20余人,一道扛起铁镐,当起修路义工,吃住在工地。青壮年劳力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也纷纷加入。大家两个多月咬着牙手挖肩挑,8公里长、4米宽的盘山路从悬崖峭壁间凿出,晓东村实现了组组互通水泥路。

辛苦过后品甘甜,晓东村村民也都感激自己的那份坚韧。通路通电通水后的晓东村又与山外融合同步,“腰板子也直了,村里的小伙子找对象都容易多了。”

“晓东的红色资源如不挖掘好,怎么对得起当年那些红军?”

靠山过日子终究产业单一,晓东村依然在贫穷里循环,被列为“十二五”和“十三五”贫困村。2016年初,全村175户中尚有贫困户32户87人,危旧房14栋。

脱贫攻坚战打响 ,村里来了帮扶工作队,来了驻村第一书记。他们还真在山沟沟里“安家落户”成了村里人。

第一书记梅科红是新闻工作者,采访本和帮扶日志在走村串户中轮番使用。当走访得知所驻村是毛泽东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他惊喜交加。他盘算谋划着,以发掘红色信仰为抓手,为贫困户树立信心、激活内生动力,凭借红色资源优势,推动群众脱贫致富。

发展产业、争取项目、推动脱贫政策落实落地,梅科红除了沉下心为群众脱贫的事务奔走忙碌外,还自我加码“办私差”——整理、挖掘、宣传晓东的红色文化。

岁月是侵蚀剂,它能让曾经清晰鲜活的历史变得朦胧甚至消失。在接二连三的红色史实的挖掘中,梅科红有时力不从心,有时又有力无处使。意外惊喜和抱憾无果相互交织。

已逾百岁的谢恒富是当年的历史见证者,但每次探访,由于年事已高,老人记忆混淆、口齿不清、表述艰难,这对严肃、严谨、严格的史料搜集和论证来说是一种极大挑战。“现在行动还来得及,再晚就真怕那抹‘红’会被时光无情抹尽。”梅科红常说,“哪怕百次行动中只有一次有丁点收获,也要抓紧去做。”

在一次次寻访换来点点滴滴的收获中,梅科红陆续在媒体上即时零散报道,渐渐引起万安县领导高度重视,全局性的抢救性发掘工作启动。晓东村也走出山乡进入公众视野,2020年被中组部确定为“红色名村”试点村。

红色名村当然得以“红”说话。县里成立晓东村革命历史研究工作领导小组,邀请专家到晓东村及周边实地调研考证、挖掘整理。万安县退休干部耿艳鹏、涧田乡文化站长何燕春毅然走到前头。70多岁的耿艳鹏为了察看“一脚踏三县”实况,不顾年迈走远山爬陡坡,多次登顶。为了确认一首红色歌谣作者,耿老与何燕春奔福建、走武汉,邻县和附近乡镇更是来来回回数不清走了多少趟。白天遍访知情者,晚上挑灯记录、分析、整理,生怕会有细节疏忽导致寻访方向错误乃至史实谬误,前功尽弃。

何燕春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涧田本地乡村文化建设,晓东村尘封的红色历史也是他多年关心关注的课题。担任晓东村驻村工作队员后,他再次燃起了探寻的热情,不知多少个日夜查史料、翻典籍,一家家去访,一户户地聊,一旦听到丁点相关内容,便大喜过望前去打探清楚、弄个水落石出。

近两年挖掘整理的“六子参军”故事,就是耿艳鹏、何燕春和梅科红费尽周折“抢救成功”的。当百岁老人谢恒富面对镜头将当年情景破天荒完整叙述时,模糊的故事霎时清晰立体起来,一个谜终得揭晓。苦苦寻访终有果,不啻于突然发现惊天宝藏。这个感人故事如今已被媒体广泛报道,并被搬上中国红博会舞台。完整讲述这个故事两个多月后,谢恒富安详离世。

如今晓东村所有陈展的内容,大多是他们的成果。这里饱含智慧、情怀、担当、奉献。“这是给吉安丰富的红色资源再增新内容,晓东的‘红’如不挖掘好,我们心会不安的,不尽历史责任和社会责任,怎么对得起当年那些红军?”三人先后都向记者如是感怀。

“当今之盛世,如你所愿,家乡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好。”

红色文化不能仅是几百号村民独享。县乡两级决定依托现有红色遗址,擦亮“红色名片”,将晓东村打造成红色旅游景点,让村民吃上旅游饭。

旅游,首先村容村貌要美。晓东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红色名村打造,进行全方位整治。

万安县积极争取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对原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部机关驻地旧址等遗址进行了修缮,将谢家祠堂改建成革命旧址展览厅、革命文物陈列馆,在祠堂后山建设主题鲜明、元素厚重的红色文化广场。村民积极响应,自发把家中的煤油灯、红缨枪等“宝贝”捐献出来,用于馆藏展陈。

村中还想建村史馆、军号团馆、学号排馆。“村里的事是大家的事,小家理应支持大家。”村民们闻讯,主动让出自家的旧房老舍,不收分文。经过一番改建,富有历史厚重感和岁月沧桑感的展馆已全部呈现眼前,红色文化随处可见可闻可触。

一系列的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之后,晓东村旧貌换新颜,枝繁叶茂的桂花树、漫山遍野的油茶、宽敞平坦的柏油路、花木点缀的纵路横道、庄严肃穆的展馆遗址、墙上展示的红色故事农民画,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村里红故事,村民自己讲。晓东村培养了一批熟悉村情村史、擅讲故事的本土宣讲员。他们向来客讲述红色故事,带领研学者缅怀先烈、重温红色记忆……2021年,晓东村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

第二期建设也已全面铺开,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红军小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推进,红色晓东景点品质将迎来大提升。作为景区,交通为要。涧田乡党委书记严志军说,万安县着力将晓东村纳入半小时交通圈。邻近涧田的G356国道已开工建设、赣粤大运河蓝图绘就、桂东高速在涧田设有互通口,水陆交通网络的改善,使游客能够更快速便捷地亲近这个“世外桃源”。晓东村融入“大旅游”将成为可能。

村容光鲜还得口袋厚实。早在2016年底,晓东村通过省级评估实现整村脱贫。如何将红色信仰注入晓东村村民骨子里,继而爆发出致富奔小康的不竭力量,这是村党支部一直在考虑的现实问题。

群众生活好不好,得看产业发展怎样。晓东村林地13350亩,耕地仅343亩,产业发展遭遇瓶颈。发展产业快不快,全靠主心骨来带。村支书一职,雷明生一当就是20多年。“我们信任他,他对村里的事、百姓的事很上心。”时代在变,雷明生对晓东村的热爱、对村民的热心、对村里发展的热忱始终没有变。丰富的山地资源让雷明生看到广阔前景,他主动融入“油茶富乡”发展战略。

雷明生一边上门入户宣传动员种植高产油茶、联系种苗、聘请技术员、申请扶持资金,一边带头对自家荒山砍杂、打条带、挖穴、育苗。示范带动,引来村民们纷纷加入,油茶合作社应运而生。如今,晓东村高产油茶种植面积5000亩,建成一个百亩以上连片示范基地。人不负青山,青山不负人,晓东村年产茶油约100吨,直接经济年收入210万余元。

破除瓶颈不能仅使一招,晓东村靠山吃山向内挖潜,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发展林下经济,58亩中药材基地上既解决农闲劳动力,又增加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70亩毛竹基地低改、兴建175千瓦时光伏发电站、农作物品种改良,致富良策一个接一个……

静静的晓东悄悄地红了。客人来了,农产品也俏了。村里统一注册“晓东红”农产品商标,还建起了消费扶贫馆,手工红糖、鱼干、红薯干、野生蜂蜜、红米等土特产进馆上架。2021年晓东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3万元,户年均增收4000多元。

口袋鼓了,公益氛围跟着浓了。村里组建以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红军后代、新乡贤等人员为主的红色服务队,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特困人员、残疾人结对子排忧解难。关爱“一老一小”,村内“互助养老之家”和“童伴妈妈”带来家的温馨……亮化工程资金不足,主题为“点亮一盏灯,照亮红军路”捐赠活动在乡贤、党员、帮扶单位以及爱心人士间进行,线上线下捐款8万多元,可安装路灯50多盏。乡贤钟坚牵线搭桥,深圳大学为村里捐赠建设“时光之晓”图书馆,2000余本各类儿童读本,变成了儿童学习乐园。

91年前种下的六棵桂花树今已根枝相连、苍翠挺拔。村民谭新兰是红军后代,她在入党申请书中道出了村里人的心里话。“当今之盛世,如你所愿。家乡父老乡亲的日子越过越好。”时序如轮,红魂永驻。这六棵镌刻英名、承载着记忆的红军树,一直静默地伫立在村中,见证着历史风雨和时代华章……

顶:10 踩:6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1.26 (2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1.28 (29次打分)
【已经有36人表态】
11票
感动 感动
6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6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1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高质量文旅融合 新时代奋勇争先] 串珠成线,赣江“水上游”呈现新活力
  • 下一篇:凝心聚力求突破 奋力谱写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在吉安市引发热烈反响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