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作示范 勇争先 感恩奋进谱新篇】生态创建“吉安经验”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69票  浏览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2年4月19日 09:34

“浩渺的赣江白鹭成行,金波荡漾渔舟千叶入画舫,唱一曲稻花香,弹一段绝唱,那一江晚照恰如华灯初上……”一首《秀美吉安》歌曲,道出了吉安数不尽的水美风光。这背后是一代代吉安人民勠力同心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的结果。

近年来,吉安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化改革创新,培育形成生态文明创建“吉安经验”,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做优做美蓝天白云、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的生态环境,荣膺“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称号。

搭建“四梁八柱” 奠定生态之基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牢记总书记嘱托,吉安从践行“两山”理论、推进绿色发展的政治站位,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河(湖)长制、林长制、环委会工作体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负其责、统筹推进的生动格局。

系统构建生态管控体系。制定了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网格化监管工作措施,全面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推行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生态环保监测执法垂管改革全面落地。构建了以四级河(湖)长制、林长制为核心的全要素全领域监管格局。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初步搭建了生态文明现代化治理体系。

创新建立法规制度体系。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地方水库水质保护条例,以及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殡葬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在全省率先创新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监督执纪问责等制度,全面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创新生态环保综合执法、环境资源审判、生态检察等司法制度。

“通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吉安全面构建了生态文明创建制度‘四梁八柱’。”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作中,吉安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真正“长牙带电”。

做好“山水文章” 擦亮生态名片

千年古后河是市中心城区的一条内河,南起禾河,穿越城南新区和老城区,流入赣江,全长24公里。历史上城内的后河两岸,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熙攘繁华。随着岁月变迁、时代更迭,水患、污染、垃圾等与后河如影随形。

嬗变发生在2018年,吉安实施后河水质提升及景观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庐陵资源开发,将古后河旅游景区打造成“赏花、戏水、品文化”为核心的全域旅游生态基地,成功晋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徜徉在古后河八大园林十个景点中,领略吉安秀美生态和人文内涵,是我每天的‘必修课’。”居住在古后河附近的市民郭先生说。如今,这里游人如织,成了吉安旅游打卡地。

古后河从“脏乱差”向“洁绿美”嬗变,正是吉安做好“山水文章”擦亮生态名片的一个缩影。吉安牢牢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以人为本、以文为魂、以绿为基、以水为脉,统筹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做好“山水文章”,不断擦亮生态名片。

做好“气质”文章。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主线,聚焦“四尘三烟三气”治理,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2021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中心城区国控站点PM2.5浓度均值为2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8.1%,污染天数比上年减少13天。

做好“水美”文章。统筹水资源利用、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三水共治”,深入推进赣江流域综合治理与修复工程,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2021年全市37个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13个赣江干流断面全部达到Ⅱ类,国家考核断面排名全省第一。

做好“绿地”文章。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修复等工程,近五年来完成人工造林200余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3平方公里,修复裸露山体487公顷。见缝插绿、块状植绿、斑点绿化,市中心城区建成大型开放式绿地公园22个、小游园900个,城区建成区绿化面积8871.87公顷,绿化覆盖率45.7%,基本形成“精品公园+生态绿廊+郊野公园”的三级生态梯度格局。

创造“吉安经验” 助力生态创建

颁布实施了一批生态环保地方性条例,完成了33项重点制度改革任务,泰和千烟洲小流域治理模式被联合国授予全球生态修复“百佳”并编入高中地理教科书,15项改革经验入选全省生态文明改革优秀成果,生态循环养殖小区建设、南方丘陵地区小流域生态提升综合治理等形成“吉安经验”。

在“吉安经验”的指导下,吉安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生态文明创建模式,推动生态文明之“花”遍地开:

——井冈山市以“红色最红、绿色最绿、脱贫最好”为目标,培育绿色农业、打造绿色工业、升级绿色服务业,实践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模式,2018年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2019年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安福县提出“构建六大制度体系、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建设62个重点项目、出台34项重点制度”的总体思路,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生态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体系,2020年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遂川县创新探索选取蜀水河为试点,构建“五头”(源头、地头、山头、岸头、户头)护水生态管护体系,流域生态综合治理成效显著,2021年被命名为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截至2021年底,吉安全境入选了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低碳城市,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3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6个,国家级生态村3个;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3个,省级生态县(市、区)8个,省级生态乡镇104个,省级生态村106个,市级生态村1317个。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任重道远。2022年,吉安将大力推动万安县创建省级生态县、吉州区创建省级“两山”基地,力争新增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市生态文明创建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前列。

文/刘茂林

顶:5 踩:4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5 (20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1.06 (18次打分)
【已经有22人表态】
3票
感动 感动
3票
路过 路过
3票
高兴 高兴
3票
难过 难过
4票
搞笑 搞笑
2票
愤怒 愤怒
1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老区新貌】在行走一线中讲述“老区不老”奋进故事——“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重大主题宣传报道“老区新貌”行进式采访启动仪式侧记
  • 下一篇: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罗文江主持召开市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会议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