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作示范 勇争先 感恩奋进谱新篇]供给保姆化 主体多元化 培训多样化 新干创优服务破解种粮难
吉安新闻网新干讯 今年以来,新干县不断创优水稻生产社会化服务,大力破解种粮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高等问题,确保了粮食生产稳面积、稳产量。目前,该县已培养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294个,水稻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3.04万亩、小农户1.32万户,带动全县28.3%的耕地参与流转。
社会化服务供给保姆化。该县大力推广水稻生产托管服务,为农户提供“保姆式”服务,提升水稻生产效率,推动适度规模经营。该县依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将水稻生产托管服务由耕地、收割等单一环节拓展至“耕、种、管、收、烘、储”等全流程,有效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你在外安心工作,我在家帮你种田”。同时,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将田地集中起来,聘请“田管家”“田保姆”,指导“小管家”“小保姆”统一管理耕地,由专业农机“机手”、无人机“飞手”代替小农户进行耕种,开展统防统治,实现“一人管百亩地、一人种百亩田”。此外,改变由原有小农户分散购买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的方式,由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集中统一向农资供应商购买农资,通过批量采购降低购买成本,再通过社会化服务提供给小农户,降低种粮成本。
社会化服务主体多元化。该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万元左右,积极培育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该县积极培育农业服务企业为龙头,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向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集聚,通过发放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服务补贴等方式,培育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高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充分发挥其运用现代良种良法良技良机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动现代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得到更大范围推广。以发展农民合作社为主导,引导直接服务小农户、与村集体经济组织或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全县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34家、病虫害防控专业合作社41家。同时,以探索村民抱团为试点,由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或家庭农场主牵头发起,整合村内其他农户生产资料,抱团为村内愿意种植水稻的村民提供育、耕、种、收等服务,降低全村种粮成本;对不愿种地的农户,通过流转种植、免费提供给其他农户种植等方式,杜绝抛荒。
社会化服务培训多样化。该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培训,不断提高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等的农事技能水平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该县以财政补助带动培训,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推动,通过发放误工补贴、用餐补助等,吸引农民、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等参与涉农培训;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的乡村振兴学院,依托县级乡村振兴总院,在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场所结合实际设立乡村振兴示范点、实训基地、示范基地等,邀请“土专家”“田教授”等组织授课培训,提升全县农民生产经营能力水平。全县每年开展农民技能理论培训和现场实践培训80场次以上,培训农民2000人次以上。该县还发挥社会化服务主体力量组织培训,由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依托自身所有的产业基地等,为自身职工、所服务农户、周边其他农户等提供生产经营技术培训,提高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技能,重点解决新一代农民不会种地问题。
文/罗小群、朱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