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广开进贤之路 广纳八方英才 吉安市人才集聚“磁场效应”日益凸显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吉安新闻网—井冈山报   发布者:admin
热度82票  浏览3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2年4月02日 17:30

吉安新闻网讯 “吉安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态势好,‘大数据+产业孵化平台’为创业者打造了‘筑梦空间’。”在家乡“三请三回”政策的真诚感召下,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耀南回到吉安创业,担任江西省通讯终端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建立“吉安市机器人智能感知与高端装备联合研发中心”,为近40家吉安本土企业提供技术需求对接服务。2021年成功揭榜省市“揭榜挂帅”项目1800万元。“未来,我们将通过一系列项目的实施,为吉安建设一支永远带不走的高端技术团队,长期支撑本地高端装备和电子信息领域的发展。”3月29日,王耀南院士对记者说。以业聚才、以才兴业,王耀南院士回乡创业正是最佳证明。

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八方英才。我市坚持把人才作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健全人才“育引用留、链式协同”全链条全环节政策体系,优化服务环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真正让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人才引领发展的赋能效应、集聚“磁场”效应、红利效应日益凸显。

人才政策全面优化升级。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庐陵英才”计划的意见》和《实施吉安籍人才回乡创新创业计划》等系列文件,为来吉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场地、财税、金融、安家助学、医疗保健等40多个配套措施,形成以“庐陵英才”计划为主的“1+N”人才政策体系。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待遇标准,出台引进名医专家和名师名校长的意见,引起较好的社会反响。在赣服通建立“吉事即办·人才服务专区”网上服务平台,实现人才服务事项“一号申请、一网通办、一次办结”。探索“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柔性引才模式,变“单一引才”为“全方位聚才”。近三年,全市刚性引进高层次人才1100多人,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近4000人。

人才平台持续提升能级。平台是引才聚才的“梧桐树”。我市深入实施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合攻坚行动,与中科院共建吉安生态环境研究院,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及以上研发平台89家;市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引进“两院”院士等项目15个;仅2021年全市就新增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创新创业平台24家,木林森实业有限公司成功创建全省唯一建在企业的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市“双百计划”人才邹佛生依托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平台研发的新设备、新工艺,每年为江西广源化工节约用电200万kwh,减少原煤用量150吨,直接带来经济效益560万元。目前我市已有23家“国字号”人才创新创业平台、151家省级人才平台,让八方英才在吉安“创”有空间、“成”有机会。

人才合作链接高端资源。我市紧紧聚焦“1461”产业体系,抓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推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产业发展相匹配、相适应。连续三年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走进吉安”活动,先后有40余名院士来到吉安,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指导把脉。“领航井冈”企业家高级研修班连续举办5期,培养了150名本土优秀企业家。赣深高铁开通后,粤港澳大湾区招才引智促成30个人才项目签约。粤港澳大湾区吉安籍“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高层次人才交流会,吸纳70名科技领域高层次人才入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与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井冈山大学签订三方战略合作备忘录。近三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数2.4万件,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稳居全省第一。

文/ 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严爱群

顶:3 踩:5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52 (27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38 (21次打分)
【已经有26人表态】
2票
感动 感动
3票
路过 路过
3票
高兴 高兴
5票
难过 难过
3票
搞笑 搞笑
4票
愤怒 愤怒
3票
无聊 无聊
3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吉安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有新变化 双缴存职工最高可贷60万元
  • 下一篇:[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吉安 谱写新时代吉安政法新篇章] 挖掘红色资源 打造红色阵地 万安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