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行不怠三带头 踔厉奋发三争当]高高竖起“创新”的标杆——记市人大代表、江西新瑞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志奎
赤霉酸是一种广谱性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广泛用于水稻的制种中,能提高水稻授粉率,增加产量。江西新瑞丰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就是生产赤霉酸、脱落酸原药制造商。
“掌握核心科技就是掌握竞争力。”作为该公司核心技术的研发者,聂志奎坚定地说。
2014年,南京工业大学生物化工专业博士毕业的他选择回到家乡,成为新干县首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负责人。8年来,他先后承担了公司10项科研项目的研发工作,带领公司研发团队不断取得技术突破,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仅2021年,其研究的单项工艺成果,就为公司节约了1000余万元的生产成本。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要在专业研发上勇于攻克难关,在高端人才引进培养上积极出谋划策,争当新时代红土地上的创新标兵。”谈起未来的履职计划,聂志奎自豪地说。
创新:孜孜以求 带来工艺上的新跨越
今年春节,当人们沉浸在节日氛围中的时候,聂志奎满脑子都是生产区的试验罐,常对着试验数据沉思分析……
原来,春节前公司接到一个外贸订单,是目前市场上还没有的新产品,有效含量要求很高,供货期又紧。虽然经过努力,研发团队获得了一株新菌种,前期小试试验效果较好。但按照传统工艺,须经过中试验证才能进行生产试验。由于时间紧迫,如果不马上进行生产试验,就不能及时供货,若不经过中试验证进行生产,一旦失败就将损失几十万元。面对风险挑战,聂志奎毅然决定进行两批60方的生产试验,最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聂志奎坚持以创新为己任,用“硬本领”带来新跨越。针对产品原有生产工艺发酵水平低的情况,2017至2018年,聂志奎团队两次提高平均发酵总亿数,并推出新菌种,每年为企业新增效益300万元以上;2018年,聂志奎团队在某产品生产期间,采用新工艺进行生产试验,最终新工艺每年为企业新增效益400万元以上……
坚守:默默奉献 刻苦钻研带来新收获
很多人看来,博士是“万能”的,而成功从来不是轻易能取得的。
2014年,刚到新瑞丰公司,简陋的实验室,缺少得力的助手,每项成果的取得都不易。公司的主打产品赤霉素已经做了快30年,工艺比较成熟,要取得突破非常困难,但不改进工艺,又将面临市场淘汰。此时,聂志奎的孩子由于早产,一出生就在省儿童医院住院半个月。但聂志奎极力克服内心的沮丧,选择了坚守。
2016年,小试试验设备从原厂址搬入新厂,设备需要重新安装调试。调试进展不顺利,设备运行不正常,染菌率高。聂志奎经常半夜惊醒,总是梦到同事告诉他罐子“又染菌了”。试验发酵周期较长,于是他带领团队一起,“5+2”“白+黑”严防死守。最终,坚持换来了收获,他负责的10个科研项目,有5个已经结题,获得了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热爱:怀揣深情 助推赤霉素产业新发展
“为什么会回家乡?”面对记者提问,聂志奎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来自红土地,学有所成之后,应该反哺父老乡亲,为家乡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毕业时,作为一名硕博连读的全日制博士,就业选择机会自然很多。当时省内有多所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不仅提供可观的安家费和购房补贴等,还承诺他的妻子可以一起调入大学,安排行政方面工作。但由于对家乡的热爱,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家乡。
新瑞丰公司仅赤霉素R07工艺优化项目,每月就可节约用电3万多度,比原有工艺降低电耗三分之一。公司每年产生的赤霉素菌渣废弃物达到万吨以上,聂志奎不断探索研发,攻克赤霉素废渣处理的技术难题,做成的有机肥效果显著。目前,他正进一步研究开发高附加值复合微生物肥料,助推赤霉素产业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
文/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白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