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地“长”出“法”力量
“过年前拿回了辛苦钱,感谢法官的帮助!”2月12日,遂川县草林镇唐虞村的油茶种植户何某满怀感激地说。
时针拨回到1月26日,何某因被广西油茶籽收购商莫某拖欠2万多元茶籽款,来到遂川县草林法庭求助。法官手把手教何某如何起诉,并使用人民法院诉讼保全平台申请财产保全。法院依法冻结莫某的账户后,莫某在1月30日付清了货款。
近年来,草林法庭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不断丰富司法为民举措,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推进诉源治理 护航经济发展
草林镇位于遂川县西部山区,距县城20公里,是前往湖南省、井冈山的必经之路。1928年1月24日,毛泽东在这里亲自创建了草林红色圩场,还设立了司法裁判部。至今还流传陈正人、王次淳等革命先烈心系劳苦大众,秉公办案,为贫苦百姓维权讨公道的裁判故事。通过挖掘红色圩场史实和内涵,围绕红圩、长征、茶叶、生态特色资源,草林镇打造了毛泽东旧居、红圩文化主题街区等景观,实现与大井冈旅游圈的有效融合。
投资数亿元的红圩小镇,在土地征拆、合同管理、用工规范等方面,不可避免会有矛盾纠纷。草林法庭主动靠前,与党委、政府保持紧密联系,以源头治理为切入点,提供法律服务,对可能出现的矛盾隐患早预判、早化解,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保障了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建设规模大、涉及范围广,做到了无一起官司,法官们功不可没。”草林镇党委主要负责人说。
开设圩日法庭 司法更接地气
农历一、四、七为草林逢圩日。每遇圩日,草林法庭将专门印制的通俗易懂、简要明了、接地气的诉讼知识手册发放给乡亲,还把办公地点“搬”到集市,现场解答法律疑问,收取法律文书、提供调解帮助,开展司法服务。
草林镇大坪村王老汉与井冈山市的敖某在草林镇发生交通事故,致王老汉受伤,敖某驾车逃逸,后经交警调查认定敖某负全部责任,但敖某拒不赔偿。
1月6日,王老汉到圩上赶集,看见法院的办案点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上前询问。法官详细了解情况后,告知其维权方法,并当即帮忙联系了法律援助律师。王老汉起诉后,法官带着应诉材料前往井冈山找到敖某,并依职权对敖某的车辆进行了财产保全。1月27日,该案判决后,敖某按判决付清了赔偿款。
加大诉前调解力度 弘扬文明风尚
湖南省桂东县女子项某与遂川县堆子前镇付某2018年10月17日登记结婚。婚前,付某给付项某父亲彩礼19万余元。婚后,双方仅共同生活数月后分居。2021年6月,女方向法庭起诉离婚。案件审理过程中,因支付了大额彩礼,付某坚决不同意离婚。因双方共同生活时间很短,分居时间长,几乎没有感情,无论判决离婚与否,都不能最终解决纠纷,甚至可能引发新的矛盾。为此,法官多次组织双方调解,最终促成项某父亲在案外退还彩礼14万元,双方同意调解离婚,案结事清。遂川县西部山区存在高价彩礼陋习,到法庭起诉离婚索回彩礼的案件很多,但男方往往不同意离婚,或离婚后又起诉返还彩礼,导致陷入反复诉讼的“恶性循环”。
为弘扬文明风尚,草林法庭加大这类案件的诉前调解力度,注重实质性处理矛盾纠纷,引导诉讼庭外协商解决,实现案结事了。2021年,调解退还彩礼案21件。
文/饶健平、井冈山报全媒体记者 吴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