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综述
栉风沐雨,玉汝于成。
八年精准扶贫,五年决战决胜,5个贫困县570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4.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实现区域整体脱贫,吉安,交出了一份高质量脱贫攻坚“井冈答卷”。
告别苦瘠,再启新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局之年迈出坚定步伐。全市上下牢记总书记“作示范、带好头”的殷切嘱托,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高举旌旗再出发,探索健全防返贫监测和帮扶新机制,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完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继续书写新时代革命老区发展新答卷。
“三线”筑坝守牢防止返贫底线
2021年10月底,吉安市大数据防返贫监测帮扶平台在吉州区刚试点运行不久,平台发出预警:吉州区长塘镇金华村凫溪村小组村民李廷桂发生高额医疗费支出。经镇、村干部上门核实,李廷桂因患胃癌,住院治疗花费20余万元,情况上报至区里,李廷桂一家立即被纳入突发严重困难户,精准帮扶政策随之一一到位。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是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
2021年下半年,作为全市“30项民生实事”之一,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遇困即扶”防返贫机制改革在全市探索推行。12月,吉安市大数据防返贫监测帮扶平台正式上线,医保、卫健、教育、农业农村、民政、住建、水利、大数据中心等部门实现大数据共享互通,全市年收入低于6000元的农村家庭、25万余户困难群众家庭一旦出现重大费用支出,平台即可“精准”预警。
“变‘被动申报’为‘主动发现’,变‘所有农户大规模排查’为先数据‘跑路筛查’,变‘部门数据共享难’为‘部门数据即时共享’,真正实现流程简化、调度高效、监测精准,确保一户不漏。”市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人说。
一线帮扶干部结对帮,二线“大村长”包村帮,三线主要领导包片帮,四线县领导挂点帮,万安2410名干部对脱贫户和“三类人群”(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
“下沉乡村一线的帮扶干部、包村干部、网格干部,第一时间摸排预警信息,上门入户核查,帮扶对象的动态都在干部的眼皮底下,正是他们发挥着‘千里眼’的作用,才让一户户困难家庭重燃希望。”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1年,吉安在全省设区市中率先完成市级乡村振兴局重组,构建压实“井”字形全覆盖责任体系,逐步形成政府、行业、社会、群众“四位一体”合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大格局。
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第三方专业调查评估机构,形成全面、客观、公正的综合评估报告供县级审核认定,从申报到帮扶,最快仅需7个工作日。
大数据预警、“千里眼”核查、第三方评估……三道防线实现了“三类人群”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筑起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拦水坝”。2021年,全市累计识别纳入“三类人群”达4406户14198人,3235户10158人已消除风险,未发生一起致贫返贫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