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地评线】紫金e评:“天宫”开课,播下筑梦航天的种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发布者:欧阳百惠
热度194票  浏览2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1年12月13日 11:03

  12月9日15时40分,“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

  2013年6月20日,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种子。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资源,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

  将三尺讲台放置在无垠的太空,天地互动间,也让孩子们“眼见为实”。在水膜张力实验中,“太空讲师”王亚平将和女儿在地球上一同制作的花朵折纸放进水膜中,原本小小的折纸在太空中瞬间绽放成一朵美丽的“花朵”;在泡腾片实验中,王亚平将一颗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在失重环境下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却始终不会离开水球。“天宫课堂”向我们展示了宇宙的浪漫和神奇,更向孩子们展现了科学的魅力。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实验让人脑洞大开,神奇的“天宫课堂”,点燃了无数青少年心中的科学梦想。

  有人说,“当初的大国太空竞赛时期,我们连‘学生’的资格都不具备;如今,我们的太空教师已经能面对全球直播开讲。”开设“太空班”,连线天地间,有“高度”的直播授课,背后是中国航天人的“数十年磨一剑”的艰辛。这堂课之所“高”,不仅仅是因为在400公里之上,更有着航天人的精神高度。航天前辈带领航天人披荆斩棘,用青春、汗水、心血,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铸就了载入我们精神谱系的“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航天员进行的每一项训练,其实都会有工作人员作为志愿者,先替他们亲自试验过……航天梦背后,是千千万万人的付出,我们才有了“嫦娥”奔月、“北斗”指路、“天宫”遨游、“祝融”探火、“羲和”探日……中国航天人用一个个飞天壮举不断为中国人圆梦。

  太空授课的完成,天地互动的实现,是中国航天大放异彩的高光时刻。长达四十余分钟的“太空授课”过程中,中国空间站绕行了地球近半圈,三名“太空老师”的授课内容始终都能清晰、流畅地传回地面,这背后展现了中国航天强大的测控技术能力,其中,中国的天基中继系统――“天链”卫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也告诉我们,科技自强自立,我们才能向着星辰大海进发。一堂生动的“太空课”,让更多的青少年立起“仰望星空”的精神坐标,清晰“脚踏实地”的方法论断,有了“筑梦航天”的十足动力。“太空班”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内开课,这是中国科技实力的体现,也展示了中国人对教育与科技的重视,进一步点燃了全民族探索创新的热情。

  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共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天宫课堂”,为孩子们播下筑梦航天的种子。“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点亮理想,以梦为马,我们共同奔赴星辰大海,定能创造属于新一代的奇迹。(李群)

顶:12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7 (54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4 (55次打分)
【已经有62人表态】
11票
感动 感动
5票
路过 路过
9票
高兴 高兴
10票
难过 难过
7票
搞笑 搞笑
7票
愤怒 愤怒
9票
无聊 无聊
4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一粒粮食的“产业链之旅”(深度观察)
  • 下一篇:【地评线】金羊网评:太空逐梦,你我同行,从“天宫课堂”中品读中国自信的精神密码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