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地评线】南方网评:向“美”而行,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南方网   发布者:欧阳百惠
热度149票  浏览2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1年12月13日 11:03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领中国发展更加聚焦“美”,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经济学,在广袤大地绘就美好生活、美丽中国、美美与共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难忘2012年11月15日,刚当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习近平发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强音。这是对“发展为了谁”和“怎样发展”这两个时代之问的明确回答,表达了党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决心。正是在这一理念指引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照进了现实。

  美在走出贫困泥淖。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如同横在老百姓面前的一座大山,是美好生活的巨大障碍。十八大后,党中央统筹谋划、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终于,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达成几亿人脱贫的成就,实现小康的梦想。

"height: 333px; width: 500px;" />

  图源:南方日报

  美在提高生活品质。美好生活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它既是一种客观状态,又是一种主观建构;既有亘古不变的基石,又有不断拓展的内涵。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美好生活的基本构成。如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适龄儿童应学尽学,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近1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2%,10年累计实际增长100.8%,翻一番目标如期实现;构建起全球最大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医疗卫生服务优化,人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居住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住房安全成了精准脱贫的条件之一;“双碳”目标让环境越来越美;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电影《长津湖》票房突破50亿元,网红书店吸引年轻人“打卡”,更多公园免费开放,特色博物馆走红……看一看这些,就可得知群众的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绚烂的精神文明之花在全面小康的中国大地上精彩绽放。芝麻开花节节高,是美好生活的现实情态。

  美在推进民族复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是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继续奋斗。实现中国梦,既是美好生活的基石,又是美好生活的目标,两者同向而行、互相促进。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享有人生出彩、梦圆成真的机会,都能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获得福祉。

  共享美好生活,建设美丽中国,坚定向美而行。“美”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一个层面,除此之外,习近平经济思想还有“实”“效”“协”“共”的显著特点。“实”为民族复兴奠定更强大物质基础;“效”统筹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聚焦发展方式,为万世开太平;“共”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统筹效率与公平,做大蛋糕、分好蛋糕。“美”“实”“效”“协”“共”五个字,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突出亮点。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则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经济向“美”而行的遵循与指南。(南方网雷钟哲)

顶:9 踩:11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77 (43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11 (36次打分)
【已经有50人表态】
13票
感动 感动
6票
路过 路过
4票
高兴 高兴
8票
难过 难过
4票
搞笑 搞笑
7票
愤怒 愤怒
4票
无聊 无聊
4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地评线】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共绘幸福晚景
  • 下一篇:一位共产党员的梦想与清贫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