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新闻 | 吉安概况 | 吉安规划 | 县志 | 江西新闻 | 国内新闻 | 旅游风俗 | 特产美食 | 亲子健康 | 房产情感 | 数码科技 | 网络互联

家教亟待走出“打击式教育”误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编辑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发布者:zrr
热度196票  浏览41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进入吉安论坛 时间:2021年11月25日 13:20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6名18-35周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高达90.6%的受访青年坦言父母对自己进行过言语上的打击式教育。(10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与人们熟知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同,实施打击式家教的父母总是以一种求全责备的“挑剔”目光对待孩子。无论其做什么,都难以得到认可与表扬。即便是孩子考试得了98分,家长也要拿隔壁孩子的100分比较,抱怨“不理想”“有差距”。

  打击式家教虽不像棍棒教育那样让孩子皮肉受苦,但其对孩子的心灵伤害不容忽视。首先,会降低孩子的学习兴趣。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家长打压的教育环境中,其情绪低落、兴趣索然和积极性受挫不难想象,学习提不起劲,成绩自然落后。

  其次,会疏远亲子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情是要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与安全感维系的,打击式教育极易让孩子产生不悦与痛苦甚至心理逆反,这不仅不利于亲子关系的融洽与和睦,也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亲子关系也就难以得到改善。

  其三,会重挫孩子自信心。实践表明,生活在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大多都比较自信与开朗,因为父母对于他们的进步和成功从不吝啬表扬;而常常受到打击式家教的孩子,则往往表现出情绪低落、性格压抑和自信心缺失。

  矫正打击式家教,就当摒弃父母的错误认知。所谓“打是亲、骂是爱”不过是简单粗暴家教的遮羞布;“严师出高徒”也并非只是一味地板起面孔训人;惯着就是溺爱,夸了就会“翘尾巴”的认知太过片面与绝对。家教不能缺失温情、耐心与人格尊重。

  家教需要方法得当、科学合理。人常说“教无定法”。教育孩子也需实事求是、因人制宜、恩威并施、奖惩结合。孩子犯了错误,就该批评教育,当然也需父母拥有“容错”的心理预期;对孩子不合理要求,要敢于和善于拒绝。当孩子获得优异成绩或取得点滴进步时,父母要不吝表扬与夸奖。须知,孩子是渴望被认可、被肯定和被鼓励的。

  本版邮箱:meiripinglun@vip.sina.com

顶:8 踩:13
对本文中的事件或人物打分:
当前平均分:-0.44 (59次打分)
对本篇资讯内容的质量打分:
当前平均分:-0.25 (52次打分)
【已经有64人表态】
11票
感动 感动
8票
路过 路过
11票
高兴 高兴
8票
难过 难过
8票
搞笑 搞笑
7票
愤怒 愤怒
6票
无聊 无聊
5票
同情 同情
  • 上一篇:家长如何摆脱“身高焦虑”:引导孩子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 下一篇:轮状病毒感染进入高发期 专家:幼托机构可能是防护重点
  • 发表评论
    换一张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江西吉安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吉安微搏

    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