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看,这里上演“花式宠老”!
江西吉安网讯(彭娟、记者肖莉华)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如何让老年人生活得平安、健康、便利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是一项民生大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吉安市安福县金田乡白塘村将破解农村养老难问题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试金石,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互助养老“三化”模式,即资源利用最大化、生产生活互助化、敬老服务常态化,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新路子。
重阳节当天,白塘村正在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合影
资源利用最大化——村党支部牵头建好“幸福家”
为啥要办老年食堂?“村里70岁以上老人有120多位,再加上子女多数不在身边,难以陪伴照料。很多老人节俭惯了,经常剩饭剩菜热了一遍又一遍,吃好几天也舍不得倒掉,影响身体健康。”村党支部书记朱武奎道出原委。
白塘村老年幸福之家为老人们量身定做营养餐
在村干部的积极协调下,白塘村翻新了闲置校舍,办起老年幸福之家,配备了厨房、餐厅、卫生间、文娱室、图书室等生活文娱设施,为村里70岁以上老人提供用餐、文体活动等服务,保证老人吃得健康可口,住得舒适方便。
在白塘村,村党支部书记朱武奎当起了老年幸福之家的“管家”,并公开推选一名政治素质较高、管理能力较强、热心老人服务的村民作为“助理管家”,负责日常运行事宜。
生产生活互助化——党员带头燃起“烟火气”
怎么保证持续运营?该村遵循“县乡支持一点、向上级部门争取一点、村级投入一点、老人自缴一点、社会捐赠一点”的方法,设置“互助光荣榜”,定期公布接受捐赠和日常支出情况,接受村民监督。目前,收到党员、在外乡贤和社会力量捐赠的物品、资金已超过10万元。
白塘村老年幸福之家的老人们正在排队取餐
幸福之家提倡“自养”模式,入家老人每月仅需缴纳50元,2位老党员带头入家,坚持“家庭管理”、互助自治、合理分工。食堂由身体较好的老人轮班掌勺,开辟一块约2亩的“责任地”,由党员志愿者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分区负责打理,为食堂提供时令蔬菜,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保障可持续运行。
“自己种菜不仅干净卫生,一年下来还能节省不少菜钱。你看,今年的芝麻大丰收啊!”提及经费,食堂管家朱凡茂老人信心满满。
敬老服务常态化——全民参与织密“孝行网”
“我孙子今年刚去读大学,上次乡里的小彭帮我打视频给他,看到他长得更结实了,我就放心啦!我跟他说自己的高血压降下来了,叫他也放心。感谢小彭他们这些志愿者,把我们心里盼着的事情都办好了。”入家老人朱新文竖起大拇指。
村民们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为老人们精心准备一道丰盛的“节日大餐”
在村两委的示范带动下,白塘村组建了一支助老志愿者队伍,其中有党员、返乡大学生、有普通村民、热心乡贤。老人们遇到购物、出行、就医、缴费等生活难题,打个招呼或者通个电话,就有人帮助解决。志愿者们每周开展一次“亲情连线”活动,方便老人与亲友“云团圆”,让老人感受亲情温暖;乡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定期来开展义诊,为老人健康护航;在老年幸福之家院内,新打造了一所“儿童之家”,让老人在关心教育下一代方面实现自我价值和情感慰藉。
白塘村全村所有60岁以上老人欢聚一堂吃“重阳宴”
重阳节当天,白塘村举办了第四届重阳节感恩敬老活动,在外乡贤、村民们纷纷踊跃捐款,请全村60岁以上老人吃“重阳宴”,在家村民充当志愿者,烧菜做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为老人们精心准备一道丰盛的“节日大餐”。
目前,该县已将白塘村农村互助养老“三化”模式在全县推广,已建设提升185个农村互助养老之家,帮助4000余老人“入家”,切实解决农村养老难题,将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