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区推进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纪实
教育不仅关乎国家发展大计,更关乎百姓的切身利益,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的“民生”。
面对全区教育底子薄、基础弱的现状,近五年来,青原区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最大民生工程,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紧扣“强基础、补短板、创特色、树品牌”的工作思路,紧盯基础教育发展的“堵点”和民生“痛点”,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学前教育公办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普及特色发展、职业教育优质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久久为功,青原区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该区先后获评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省县(市、区)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优秀、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区等荣誉。
教育投入持续增长,硬件设施显著改善
青原区始终坚持用小财政办大教育,严格落实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十三五”期间,全区教育经费总支出持续大幅提高,增幅名列全市第一,远远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比例。该区投入资金5.6亿元,大力推进学校硬件建设,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从农村教育到城区教育全面铺开,全区校园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学前教育实现公办幼儿园从无到优新突破。2018年建成了青原区幼儿园,实现城区公办幼儿园零的突破,目前正在向省级示范园迈进。至今,该区先后建成富田、文陂、值夏、富滩、天玉5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实现乡镇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建成滨江幸福家园、华夏新城、润达美墅、庄塘安置小区、庐陵泰发茗城、蓝光雍景半岛和江山里7所小区幼儿园,提升改造山村附属幼儿园44所。
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新提升。近五年来,青原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更新改造校舍18.9万平方米,占中小学现有校舍总数的74.4%。实现了中心小学和中学塑胶运动场、明厨亮灶全覆盖;教育装备信息化建设强力推动,该区累计投入8500万余元,建成教育城域网,交互式触控一体机和视频展台配备实现全覆盖。加大学校机房、录播教室建设和教师办公电脑配备力度,全区中小学配备计算机2931台,生机比达到14.1:1。
高中教育实现优质资源新扩充。2020年,青原区启动了第二高中―――青原中学改扩建项目,总投资达2.7亿元,办学规模达3000人。今年秋季已招收第一批400名学生,2022年将全面完工投入使用,该校将计划建成市优质示范高中。
全面夯实队伍建设,师资水平大幅攀升
“十三五”期间,该区补充教师1129名,今年补充232名,教师队伍持续壮大。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了“中国好人”、省先进工作者、省模范教师朱润根等先进典型。大力推进名师队伍建设,该区现有特级教师4人,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共107人、骨干教师298名;大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采取选派教师到省内外名校跟班学习、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主管部门开展的业务培训、举办区级培训和教学大赛等教学活动,共有150余名教师在国家级、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跃升
该区大力推进“1+1”素质教育,狠抓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扎实推进周五教学大开放、名师课堂展示、名师讲座沙龙教学等教研活动;组织开展弘扬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红古绿“三色”文化教育活动等系列活动,全区研学实践活动走在全省前列,富滩中心小学留守儿童管理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报道,实验小学、富滩中心小学被评为全省文明校园,思源实验学校、城北学校、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吉安十三中、滨江小学被评为全国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区中考成绩由2015年排名全市第六,到2018年跃居全市第一名,2019年至今,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二。高考成绩实现低进高出培养目标,本科录取人数由原来的不足300人到2021年超过500人。
坚持守住风险底线,校园安全有力保障
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慎终如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有效维护了全区校园安全稳定和师生生命健康;扎实做好防溺水宣传教育、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演练等工作;全区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校园“三防”建设,全区中小学做到“三个百分百”,即封闭化管理100%、中心小学以上保安配备率100%、一键报警装置安装率100%。井大附中、东固民族小学等4所学校被评为省级平安校园示范校,其他中小学均被评为市级平安校园示范校,实现平安校园全覆盖。(彭生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