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真金白银”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9月30日,吉安市召开全市蔬菜产业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吉安市蔬菜产业总体情况,并对最新蔬菜产业扶持政策进行了发布和解读。
蔬菜产业不仅是一项富民产业,更是一个民生工程。近年来,吉安市将蔬菜产业列入全市六大富民产业之一,积极争取中央、省级扶持资金,大力实施蔬菜“大品种”战略,加快中心城区城郊蔬菜基地建设,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自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启动以来,市本级共投入6000多万元,全市蔬菜产业在规模、效益、品牌、产业链、销售渠道等方面都有了大发展。全市蔬菜年播种面积由2011年的136万亩增长到2020年的161万亩,设施蔬菜面积超过16万亩,现有蔬菜绿色食品16个、有机农产品4个。在保障本地供应的同时,全市蔬菜产品不仅销往省内主要市场,还销往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年外销量达25万吨。销售渠道也从单一的鲜销,逐步向冷链仓储、精深加工延伸。
为进一步促进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今年市本级蔬菜产业扶持资金预算5000万元,其中大品种蔬菜3000万元、中心城区蔬菜2000万元。日前,全市制定下发了《2021年吉安市大品种战略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2021年吉安市中心城区蔬菜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按照“先建后补”形式进行奖补,提高菜农种植积极性,促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其中,“大品种”战略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主要针对各县(市、区)重点支持“井冈系列”井冈芦笋、井冈白莲、井冈山笋、井冈竹荪、井冈南瓜,“吉安系列”吉安辣椒(永丰辣椒)、吉安菌菇、吉安萝卜,“县域系列”螺田大蒜、泰和竹篙薯、登龙芋头,三大系列11个大品种蔬菜基地建设。重点对“大品种”蔬菜基地创建蔬菜标准示范园、对新建连片20亩以上的设施大棚、对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作办公室核准授牌的蔬菜基地进行奖补。
市中心城区蔬菜产业发展奖补办法奖补范围为吉州、青原两区,包括井冈山农高区。奖补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1:1共担,偏向于普惠性,主要对蔬菜种植基地,对新建钢架大棚、喷滴灌等生产设施进行奖补,集中连片5亩以上常年性商品蔬菜基地即可申报。此外还预留了150万元灾情补贴资金,用于补助因遭受自然灾害造成严重损失的蔬菜基地。(记者孔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