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根:在黑暗中自强不息摸索“光明生活”(图)
王家根夫妇
江西吉安网讯 记者彭晓华摄影报道:在36岁之前,王家根的世界里一直都是阳光明媚的。然而,看惯了世间的繁华,突然一天却双目失明,眼前的世界从此成了一片黑暗,甚至连每天吃饭穿衣都需要人来帮助,那真是一种比先天性失明还更要锥心的痛苦。在永丰县藤田镇岭南村王家根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盲人按摩师,他右眼已经全盲,左眼仅剩0.1的微弱视力,但他却没有一蹶不振,自暴自弃,而是在顽强拼搏中逐渐变得坚强和自立,努力掌握了一门按摩技能,让家庭走出了困境,成了一名自强不息的励志榜样。9月15日,记者前去永丰县藤田镇采访王家根倾听其励志故事。
眼睛受损后因家贫错过治疗期致盲
当天上午,在江西日报社乡村振兴驻岭南村工作队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王家根位于永丰县藤田镇街上的按摩店。店面虽然不起眼,规模也不大,但生意却并不清冷,很多人都是慕名来找王家根按摩的。目前,按摩店由他和妻子刘莲香两人打理,妻子还同时兼照顾他的日常生活。
说起自己致盲的原因,王家根说,主要还是当初家贫没有及时去治疗所致。他告诉记者,他今年48岁,1994年高中毕业后,就去了福建的制鞋厂里打工,后来又辗转到浙江等地,一直都是在制鞋厂务工。因为要使用强光烘烤鞋底,加上制鞋使用的胶水有毒性,且每天工作长达10多个小时,在这10多年打工生涯里,他的眼睛逐渐受到了极大伤害。
2009年,王家根突然发现眼睛看不清电视。回老家后,因为家庭贫困,还有2个孩子需要抚养,他没有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没想到2个月后,眼睛就急剧地降到了0.2的视力,在医院检查时,发现已经是青光眼晚期了,视觉神经被压迫,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同年,他在永丰县的医院做了一次手术,但毫无效果。2010年,他又去南昌的医院做了一次手术,但同样效果甚微,左眼后来仅有0.1的视力,右眼则完全失明。医生告诉他,要保住这0.1的视力,必须要每天坚持滴眼药水治疗。
王家根说,如今,他每天都要滴药水的,每个月需要2瓶。如果不用药,连仅有的一点光感都会没有了。
社会关爱挑战命运自立自强
在采访中,王家根夫妇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的帮助,否则他是无法走出困境,重新振作起来的。王家根因为突然失明,给其带来的痛苦是无法想象的,原先眼前一片光明,突然间变得一团漆黑,走路经常会摔倒,头也时常被磕碰,什么也做不了,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废人,成了一个负担,他情绪极为低落,对生活完全失去信心,多次萌生轻生的念头。
据刘莲香介绍,有一次,苦闷中的王家根,来到了永丰县城的恩江桥上,准备从桥上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就此一了百了。她闻讯赶过去后一把拉住丈夫故意说气话:“你如果死了,我马上就去改嫁,看你的孩子谁来带!”在妻子的不断鼓励下,王家根慢慢也接受了现实,打消了轻生念头。
然而,他首先要面对的现实是:养家糊口的问题。可一个盲人又能去做什么呢?苦恼之中,就在他打算去跟人学“算八字”谋生时,当地残联部门得知他的情况后,就建议他去南昌学习盲人按摩技术。
王家根告诉记者,2013年,他去了南昌省残联举办的盲人按摩班学习,该按摩班不但不收学费,还有伙食补贴,吃住都非常地好,半年后,经过考核他拿到了中级按摩师证书,他选择留在了南昌打工。在南昌打工的2年多时间里,他勤奋工作,刻苦钻研技能,在按摩店里,每个月的工资他都是拿第一名,而且还能拿到每个月的最高奖金。
创业“不惜力”成功“不忘本”
如今的王家根,乐观、自信、自立,尽管生活中处处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却没有因为失明而自暴自弃,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一直努力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凭微弱的视力慢慢地摸索,用自己的一双手不但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一家人。
王家根表示,他很感激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还给他办了低保,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他的一对儿女,在他失明时孩子都很年幼,但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他想尽办法努力地供孩子读书。如今,儿子已经大专毕业自己创业做电商,女儿即将初中毕业,两个孩子的教育没耽误,一家人其乐融融。
他告诉记者,在打工和创业期间,都遇到过很多好心人,给予了他温暖和力量的支撑。在南昌打工时,省残联的领导也经常会来看望他,帮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还有很多商界老板,在照顾他生意的同时,还不断地对他进行鼓励,让他重拾起了生活的信心,后来很多人都与他成了好朋友。过年时回老家,还有老板自动开车送他们夫妻回来。
因为惦念年幼孩子的学习,加上要照顾年迈的父母,王家根决定回老家来自主创业。虽说回家来创业,但当时他心里还是没有底。之前,他还欠了银行1.5万元贷款。
他告诉记者,银行知道他的情况后,对他非常人性化,主动免去了他的贷款利息,只需归还本金就可以,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随后,他投资2.8万元,在藤田镇街上经营了一家按摩店,每天都有260元左右的收入。由于技艺好,很多人都是“回头客”,如今他完全可以维持家庭的生活了。
王家根说,这些年来,真是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帮扶。刚失明时,他没有技术,几乎就要沦落为算命先生时,是通过政府找到了学按摩技术的平台。创业时,是政府帮他解决了小额贴息贷款。创业后,县残联和镇里领导经常会送礼品来看望他,让他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孩子读书,也都能享受到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
他表示,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将目前经营的按摩店打造得越来越好,增加更多收入,让家人过上幸福生活。在生活中,他心里也是一直将党和政府看作是自己的再生父母,创业的成功,就是对“父母”的最好报答。